15. (2010•金陵中学模拟)“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照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根据上述材料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近代翻译西方著作蔚然成风 B. 近代所译西学著作数量颇多 C. 当时所译著作尚未涉及政治领域 D. 译书活动以救亡图存为目的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6. (2009•南通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思想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贯穿中国近代史始终,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丈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2分)王韬认为他“实倡先声”是指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2分)这一思想观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6分) (3)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2分)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3分) 第五单元 第2课时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改编题)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民主主义(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的评价,哪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 A. 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 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 是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D. 是进步的和爱国的思想 2. (2010•盐城高三二调)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予所欲滋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这段话表明他鼓励青年( ) A. 改造中国传统社会 B. 投身工人运动实践 C. 积极推动文学革命 D. 建立中国“劳工社会” 3. (2011•滨海中学期中考试)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道:“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实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少年的心和血。”此语评论的是( ) A B C D 4. (2010•海安实验中学高三阶段测试)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 宣传民主与科学 B. 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 C. 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D. 《新青年》等新式刊物的出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