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 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四 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切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请回答: (1)从当时日本的外交政策角度,说明材料一中柏利访日不受欢迎的政策原因。(1分)“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何在? (1分)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些方面的改革措施。(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2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百日维新”中维新派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2分)。与材料三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1分) 34、下列材料是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10分) 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 颐 材料二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三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材料四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3分) (2)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例史实说明上述某个观点。(2分) (3)材料四从哪个角度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主要是什么?(2分) (4)据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才溪中学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文科) 答 题 纸 才溪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 二历 史(文 科) 参 考 答 案 序号12345678910 答案DCBCADBBCD 序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DAACACDBDD 序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BACDCCDDAB 31、(1)出发点: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维护奴隶主统治;振兴雅典城邦。(2分) (2)商鞅:阐述法家理论;列举历朝兴亡史实。(1分) 康有为:以西方、日本变法取得成功为例证。(1分) (3)性质: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的改革运动;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2分) 作用: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封建制的确立。(2分) (4)原因:梭伦改革:中庸,缓和矛盾,取得广泛支持;(1分) 戊戌变法:过于激进、激化矛盾。(1分) 32、答案:(1)评价:“民以殷盛"过分夸大了商鞅变法的作用;商鞅变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量,实现了“国以富强"。(4分) (2)办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3)理由: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执行过程中增加了百姓负担。(4分) 考查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评价,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中关于富强措施及其作用。第(1)问认识注意用全面的观点分析。 第(2)问根据所学归结出信用贷款的办法即可。 第(3)问实质是对王安石变法经济措施作用的考查。 涉及知识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评价,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33.(1)(1)锁国政策。(1分)摆脱外来侵略,实现富国强兵。(1分) (2)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的建设人才;政府投资兴办近代工业(3分概括出其中三点即可) (3)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学习西方不是照搬照抄,全盘西化,而是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借鉴。(2分) (4)措施:设立新式学校;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西式军队。(2分) 不同:未涉及政治制度改革。(1分) 34、答案:(1)材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材料二:变法者的心智和变法策略(或者变法者主观方面的局限性)。材料三:整体的社会环境。(3分) (2)(任意回答一例史实,即可,2分) 材料一: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新政措施。材料二:百日之内颁布大量改革上谕(或光绪帝大幅度调整礼部官员,激烈反击)材料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其他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3)①角度: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时没有科学地把握中国国情,只是照搬日本经验。(1分) ②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1分) ③“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1分) (4)改革的成功是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多方面的积极地为改革的成功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答出一点即可,如果学生从某一观点概括其现实意义,言之成理即可)(2分) 考查点: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解析: 第1问分析材料一、二、三,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分别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变法者主观局限性;整体社会环境。第2问根据所学任选一例说明三则材料第1问中的观点,材料一: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新政措施。材料二:百日之内颁布大量改革上谕。材料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第3问分析材料四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在向西方学习时没有科学地把握中国国情,只是照搬日本经验。根据所学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第4问根据上述内容,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改革的成功需要有利的社会条件。 涉及知识点: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