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迈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清政府曾试图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1903年—1906年,在京师大学堂设立进士馆,通过融入西学对即将入仕的新进士进行再教育,并提供机会赴日游学,在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进士馆学科程度及每星期教授时刻表(第二学年) 学科程 度 (内 容)每星期钟点 史学泰西近时政治史 日本明治变法史2 地理外国地理2 格致化学大要2 法学商法 各国刑法 各国诉讼法 警察学 监狱学5 交涉国事交涉 民事交涉3 理财银行论 货币论 公债论 统计学3 商政商业理财学 商事规则 附海陆运输及邮政电信规则3 兵政军制学 附海军陆军学校制度 战术学4 合计24 注:以上各科目外,尚有东文.西文.算学及体操,均作为随意科目,愿习与否均听其便. 材料三:我们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任.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邓小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推崇教化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推崇教化的目的.(4分) (2)据材料二概括进士馆课程设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影响(6分) (3)材料三中关于教育对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可用我国经常使用的哪个宣传口号来形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建国后实现这一口号的措施.(6分)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有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 材料二: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线船蓬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的“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 材料三:14到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的兴盛.发展;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4分) (2)材料二反映的书法.绘画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理学思想的?(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与中国的理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测试 历史 参 考 答 案 2012.5.24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4分。) 27.(1)主要措施:以儒家思想为教化内容,创办各级学校进行教化。(2分) 目的: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思想上的大一统。(2分) (2)特点:实用性强,适应时代需要;内容丰富,较全面引进西学自然人文科学;必修与选修相结合。(4分,任答两点均可得分) 影响:促进了西学进一步传播,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2分) (3) 口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等。(2分,任答一点均可得分) 措施:国家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制度;改革开放后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推动教育改革;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4分,任答两点均可得分) 28、(1)核心思想:理(2分)实质: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规范。(2分) (2)在书法上更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体现出宋代文人更加注意内心道德修养。(4分) (3)前者提倡人性,追求个人幸福,倡导个性解放,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后者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6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