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第2课 冷战的开始 第2课 冷战的开始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盟友关系的破裂 1.破裂的原因 2.冷战的序幕 二、冷战之门的开启 1.杜鲁门主义 2.马歇尔计划 3.北大西洋公约 三、苏联的对抗措施 1.经互会 2.华约组织 四、第一次柏林危机 1.柏林危机 2.冷战的影响 重点:美国“冷战”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难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柏林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学生已从必修1第九单元获得了一定的认识。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努力创设认识历史问题的新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采取和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通过设问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学生自己的归纳、分析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在讨论、思考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论从史出地认识问题。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二战中后期的有关史实,明确苏联与西方盟国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由于美国在二战中损失最小、获利最大,战后初期凭借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的绝对优势,大力推行霸权政策,走上了全球扩张的道路。战后苏联经济的迅速恢复,加上原有强大的军事政治实力,逐渐走上与美国对峙的道路。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盟友关系的破裂 1.破裂的原因 二战前,美苏由于意识形态的关系两国处于对立的状态。二战中,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的共同威胁,两国握手言欢,结成盟友。战争结束后,德意日法西斯已经消灭,面对如何处理法西斯和处理战后国际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两国的矛盾再次暴露出来,使相互关系日益紧张。提问:造成这种形势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概括指出:这既有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有国家利益的因素。美国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苏联则力图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影响。苏联欲在东欧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美国则要极力稳定西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转向相互对峙,冷战已经变的不可避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