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步骤 A、扩大企业自主权: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 B、“放权让利”:大力改革国有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和结果 70年代未,开始,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1984年,全面展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92年,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3、对外开放 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的形成、特点? 我国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城市的理由1、靠近国际市场(香港、澳门);2、与海外有密切的联系(侨乡);3、海陆便利; 4、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为依托。 二、党风建设 1、原因: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正之风滋生蔓延,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腐蚀极大。 体制的不健全(权力监督机制、法制);个人思想上的蜕化变质;境的影响(行贿行为、腐朽思想)。 2、主要内容:反腐倡廉;“三个代表” 3、改革开放与以前党风建设的不同 整风、群众运动揭批、法律严惩;法制化、制度化。 三、政治体制改革 必要性: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民主取代集权、法治取代人治);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分领导干部的贪污腐化(紧迫性)。 1、前提方向:在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同时,积极探索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各种形式。 2、过程: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体制;实行党政分开。原有体制优势部分强化与完善。 3、改革模式变化:传统的集权模式——民主模式 4、改革的主要任务:教材P143 5、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村民自治 6、政体改革目标: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四、改革战略:团结一心奔小康 1、宏伟目标:小康水平到全面小康社会 2、形成: (1)提出: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 (2)定量表述:党的“十二大” (3)“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三大”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