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教师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2.能力:科学地认识和评价王安石变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 【学习重难点】 通过材料归纳概括王安石变法每项措施出台的目的、具体内容、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学习过程】 一、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知识结构 2、 A 阅读本单元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试从“三冗、两积、内忧、外患”等方面概括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冗:冗官、冗兵、冗费 两积:积贫积弱 内忧:土地兼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外患:辽和西夏的威胁 B 结合A题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猬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使富弼的上疏 材料二:就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实际效果,朱熹指出:“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1)材料一反映出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危机? (2)“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具体指的是什么? (3)为什么会导致“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的局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问题及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后果。回答第(1)问之前,应仔细阅读材料,结合关键词“西戎”“岁币”“ 徭役日繁”“ 官吏猬滥”“ 叛而为寇”等,把握材料的大意,然后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几个方面来概括。第(2)问突出识记能力;第(3)问要结合采取的措施带来的消极影响去分析判断。 【答案】(1)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危机:①财政困难。②官吏冗滥。③农民负担沉重,反抗不断。④辽和西夏威胁北宋安全。(2)“兵也收了”指的是宋太祖采取的集中军权的措施;“财也收了”指的是宋太祖采取的集中财权的措施,设盐铁、度支、户部三司负责财政;“赏罚刑政,一切收了”指的是宋太祖采取的集中行政权、司法权等措施。(3)北宋过分集权,造成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浩大;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财政困难,由此导致北宋的积贫积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