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特点.内容.作用.措施 【预习内容】 一、背景 (1)汉初,统治者吸取“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 的政策。 (2)汉武帝时.社会潜伏着危机( 、 、 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提出 (1)特点:把 、 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2)内容①提出“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②宣扬“ ”.并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③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 ”。 (3)作用: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对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 3、措施 (1)表现①起用 参与国家大政。② 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③兴办 ,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④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 。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祟的 思想,逐渐成为 。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特点.内容.作用.措施 2. 汉代儒学的内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特点 (二) 合作探究 1.汉代儒学的内容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②宣扬“君权神授”并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③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2.汉代儒学的作用: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对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 3、措施 (1)表现①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②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③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④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祟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 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精讲点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