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导学生朗诵英国著名作家雪莱的诗《西风颂》: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师:1819年一个秋日的午后,诗人雪莱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近郊的树林里漫步。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到了傍晚,暴风雨夹带着冰雹雷电倾盆而下,荡涤着大地,震撼着人间。大自然威武雄壮的交响乐,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他奋笔疾书,谱写了不朽的抒情短诗《西风颂》。那么,这首诗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生:诗人实质上是通过歌唱西风来歌唱革命,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师:说得很好。“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结尾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寓意深远,余味无穷,一百多年来成了人们广泛传诵的名言警句。那么“冬天”和“春天”分别有什么含义? 生:“冬天”象征着反动势力,寓意革命道路的艰难与曲折;“春天”象征着新的生命的诞生,意味着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师:雪莱是一个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又是一个勇敢的革命战士。作者在诗句中表达了献身革命的强烈愿望。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浪漫主义文学”。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问题 现代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从产生和繁盛的时间来看 在西方由来已久,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启蒙运动时期,文艺家就主张艺术必须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19世纪30年代起成为文学的主流。 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并取代现实主义成为文学的主流。 从兴起的社会根源来看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开始大量暴露出来,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第二工业革命后,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物。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普遍的危机感,迷茫痛苦而找不到出路。 从创作特点来看 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往往因对现实秩序不满而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是一种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其共同点是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 步骤如下: 1. 教师列出探讨问题的角度 2. 学生分组讨论 3. 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引导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讨论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从18世纪末以来,西方文学流派出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三种。注意掌握每一流派的特点、著名作家及代表作。同时,也要注意俄国的普希金也属于浪漫主义代表,而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则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杰出代表。另外,从教材中提到的作家中,分清哪些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