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从文化创造的主体看,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造者要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16.在文化创新中如何处理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中。 17.在文化创新中如何处理本民族文化同外来文化的关系? (1)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尊重文化多样性, 要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应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断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 (4)坚决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以及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同时,也应高度警惕文化霸权主义,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18热点链接 儒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能促进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③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问题两个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把儒学代入即可) (2)如何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①传统文化既包含精华,又有其糟粕。对于传统文化,要辨证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②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③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 “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