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1) 四个阶段 阶段 原因 进展 产生阶段 (15——16世纪)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物质基础);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中世纪的生产经验的积累。 天文学领域的革命(哥白尼)。 形成和发展阶段 (17——18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手工工场的技术积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迅速发展时期 (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使经济发展对科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电磁学的新成就、细胞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等。 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电的发明和使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论等。 2)启示 ①近代自然科学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产物,手工工场,机器大生产不断采用新工具、新能源,以追求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在生产和技术上向科学家提出新的人物和要求,又反过来推动自然科学的创立和发展。社会经济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②自然科学的成就反作用于生产,指导技术革命,开发自然资源,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因此: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3.蒸汽机、电气技术、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 技术发明 背景 代表性发明 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 蒸汽机的发明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经济发展扫除障碍;(2)工业革命开始后,迫切需要解决动力不足问题;(3)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发明:改良蒸汽机(瓦特)、 火车(史蒂芬孙)、汽船(富尔顿)。 ①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②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大工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③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④工业城市的出现,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⑤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改变: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出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70年代至20世纪初): 电气技术的应用 (1)科学家们对电的不懈追求;(2)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3)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莫尔斯:有线电报;西门子:发电机;爱迪生:电灯;贝尔:电话;马克尼:无线电通讯等。 ①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确立。 ③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④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和人类生活的丰富多彩。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40年代起):互联网的发明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科技);美国出于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加紧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直接)。 计算机和互联网:1946年美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积极: ①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 ②知识经济的作用突显,加快了服务型产业的发展。 ③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消极:垃圾信息;网络犯罪;虚拟社会等。 对策:普及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提高人们的认识和操作水平;对青少年应加强道德和相关法律知识教育,树立正确的认知能力和价值观;加大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和规范相关立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