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古代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十进位制记数法;《石氏星表》、浑仪;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4)联系数学、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 列表对比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探究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欧发展的不同命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五个方面的典型事例向学生介绍了古代中国几千年的科技成就:一、四大发明;二、《九章算术》和珠算;三、《石氏星表》和浑仪;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这些成就一方面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即造成中国科技在近代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和当代中国应如何迅速发展科技振兴民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辉煌灿烂,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外国学者曾经感慨的说道:“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然而却鲜为人知。”不仅如此,西欧更有一名谚耐人寻味,那就是------“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可以说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一、四大发明: 1、概念:四大发明是指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发明与外传: (1)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在两汉时期,魏晋南 北朝和唐宋时期,纸的质量和产量不断得到提高,唐代时传入阿拉伯帝国,后来,随着阿拉伯帝国对北非和欧洲的战争,造纸术传入北非和欧洲。 ●发明:①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造纸术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阅读奏章,就要整整一车;有些书是用丝绸做的,代价昂贵,得不到普及。在西方,纸未引进以前的大多数书是用牛皮纸和羊皮纸制成的,牛羊皮纸乃稀罕之物,而且造价昂贵,不便于普及。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1986年甘肃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中出土绘有地图的麻纸,年代为文帝、景帝(公元前179—前141年)之时。但这些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这种纸张还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