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学法指导 1.如何学习19世纪中国思想史专题知识 19世纪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史主要包括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新思想,曾国藩、李鸿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想,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和孙中山、黄兴的民主共和思想。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工业资本主义不断侵略中国,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行了艰难而痛苦的抉择,他们的思想探索呈现出西方化和反西方化的两个面相:迎受西方现代性而变革传统,抵抗西方侵略性而复兴民族。他们对西方认识经历了夷务-洋务-时务-要务的变化,他们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思想变革的层面。虽然这些先进的思潮都曾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近代化的发展历程,然而由于他们自身的阶级局限,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阻挠破坏,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命运。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含义 目的 特点 评价 结论 中学:封建伦理纲常——体 西学:西方先进科技——用 维护清朝统治 只学(技术) 不学(制度) 阶级(地主阶级) 时代(内忧外患) 思想解放是变革的先导,洋务思想付诸实践,开启了近代化第一步,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直接导致戊戌变法的发生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 1.19世纪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及认识 演进: A.“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 (1)背景: ①晚清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②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 ③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代表人物及主张:林则徐、魏源 ①林则徐 主张: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 表现:设立译馆,翻译书籍《各国律例》、《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地位: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魏源 编写着作:《海国图志》——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着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意义: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和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 (3)“开眼看世界” 的历史意义: 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②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③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开端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局势 ①内忧: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 ②外患: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如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