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2.(2006•上海)人类上天揽月的梦想自古就有,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索工程的终极梦想。根据上述意境判断,该标志是( ) 答案:B 辨析:题干中有两大信息:第一是“一轮圆月”,四个选项均符合;第二是“一双脚印”,只有B项比较鲜明,而这样的组合又神似“月”字,能很好地体现“探索月球”的意境。故答案为B。 例3.(2005•上海)顺应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新中国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 ①原子能技术 ②航天技术 ③电子计算机技术 ④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④ 答案:A 辨析:注意题干中的“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它的标志主要就是上面所列几个方面,中国方面,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③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银河一I号”;④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中国还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故答案为A。 例4.(2009•广东)(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有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经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新华社 材料二 神舟六号尚在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新华社 问题:(1) 根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2) 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答案:(1)美国和苏联。两极格局。 (2)材料一,政治;材料二,经济。 材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 材料二,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辨析:第(1)问需要结合建国初期的国际形势和课本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需要认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有丰硕成果……”、“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由此判断材料出现的时期,一是文革时期,而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时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