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末,在欧美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不包括( ) A.可乘蒸汽机车、内燃机车远游 B.可通过电话预约亲朋好友看电影 C.市场上除了植物纤维的衣物外,化学纤维的衣料出现 D.可以用洗衣机、吸尘器等减轻繁重的家务劳动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A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13.“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以下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有( ) ①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 ②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③促使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 ④使工厂出现并取代手工工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归纳概括和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四个内容都能说明“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 14.当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与以前的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相比,成为社会发展主要动力的应该是( ) A.资本的积累 B.知识的创新 C.工具的革新 D.土地的利用 答案 B 解析 农业时代以土地的利用为特征,而A、C两项是工业时代的特征。 15.“它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可以了解到世界上所有的知识。”“它”是指( ) A.报纸 B.电视 C.广播 D.互联网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和教材知识可知,“第七大洲”指的是互联网。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6.济宁市以“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为主题开展了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激烈。请你帮助各小组完成下列研究。 (1)甲组同学认为:“科学时代的到来是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的必然结果。”请你为甲组同学找出最有力的论据加以说明。(5分) (2)乙组同学认为:“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可以引领一个崭新的时代。”请你以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为例说明这一观点。(6分) (3)丙组同学从网上查到了有关爱迪生的资料: 爱迪生一生取得了1300多项发明专利,被称为“发明大王”。研制电灯的关键是灯丝材料。据说,爱迪生试验了1600种耐热材料和6000种植物纤维,但都没有成功。1879年10月,爱迪生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报道,深受启发。他用棉丝烧成碳丝,再将碳丝装进灯泡,小心地抽成真空,当电灯通上电流时,灯丝发出明亮的光辉,持续了45小时。爱迪生终于成功了。 在谈到自己的发明时,爱迪生说:“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我生平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和严格实验的结果。” 依据上述材料,请你帮助丙组同学总结爱迪生取得多项重大发明的原因。(4分) (4)参与了同学们的研究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5分) 答案 (1)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产生,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蒸汽机的应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电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3)执着的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善于学习的精神;自身素质。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发展;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 解析 第(1)问是要求从“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科技时代到来的原因;第(2)问是从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中选取相关史实证明结论;第(3)问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来回答;第(4)问回答“启示”要紧扣材料所涉及范围。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火车机车 图二 电灯 图三 电子计算机 (1946年) 材料二 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了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分别反映了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方面进入到了什么时代?(4分) (2)材料一中的图一所反映的生产力的重大突破对近代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有何突出表现?(4分) (3)针对材料一中的图二,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所说的“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这一观点加以证明。(6分) (4)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三说明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何重大影响。(6分) 答案 (1)图一反映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图二反映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图三反映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时代)。 (2)蒸汽时代的到来导致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使人类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3)19世纪初,丹麦教授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19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1888年,德国人赫兹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理论。 (4)影响:①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它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③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