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2011年福建省历史会考基础知识汇总(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道家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列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3、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4、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明代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5、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
    ①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 积极——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
    (四)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异端”李贽:①挑战正统思想: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②否认儒家思想的绝对权威: 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 ③“童心说”:以此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 ④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如主张男女平等,歌颂农民起义)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
    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③思想上:“经世致用”,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