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原则: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建立:①1949年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②1954年被载入宪法。 意义: 它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考点四】了解1982年我国宪法修订的情况 1、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各项法律的制订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考点五】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1979年全国人大的呼吁《告台湾同胞书》和邓小平讲话标志着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发展。 2.构想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构想的内容 ①“一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两制”:大陆10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构想的意义: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考点六】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其意义 1、、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2、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考点七】了解《告台湾同胞书》、“九二共识”以及海峡两岸的民间交流 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呼吁海峡两岸和平统一。 (由武力解放到和平统一) 2、20世纪90年代初,海峡交流基金会(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大陆)相继成立。 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 3、1993年举行“汪辜会谈”,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4、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大陆,胡连会重申“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台独”威胁:——原因:以世界(美国)的反华势力为代表及“台独”分裂势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