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3(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欲以田赋(以田出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不对。私于冉有曰:“求来,汝不闻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按照劳动力的强弱征收土地税),而砥其远迩(砥:平。远迩:远近)……先王以为足。若子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籍田之法)矣;若欲犯法,则苟(急)而赋,又何访焉!”
    ——《国语•鲁语下》
    材料二 桓公曰:“伍鄙若何?”管子对曰:“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
    ——《国语•齐语》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观点。
    仍主张按照劳动力的强弱征收土地税。
    (2)材料二中管仲提出了什么主张?
    “相地而衰征”。
    (3)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赋税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反映了地租形态从劳役地租向实物地租的过渡。其根本原因是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
    20.战国时期,魏文侯变法开启了大变法运动的序幕。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李悝在魏国采取的变法措施。
    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基本国策,提出“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制定《法经》,创建“武卒”。
    (2)战国大变法运动比春秋改革更加彻底,主要体现在哪一措施上?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改变世卿世禄制。到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3)战国大变法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使新兴地主阶层的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候国实施变法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除商鞅变法外,还有哪些国家进行的变法改革影响比较大?
    ①春秋战国时期限,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出现。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而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因此,变法改革的基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春秋时期著名的有齐国的管仲改革和鲁国的改革。齐国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鲁国实行了“初税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权。战国时期,李悝、吴起在魏国主持变法,实行“尽地力之教”、制定《法经》。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
    22.在评价春秋争霸战争时,有人说:“春秋无义战”;有的人引用列宁的一段话作评:“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地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联系春秋争霸战争的史实,评述以上观点。
    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候国的支配权,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因此战争无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因此“春秋无义战”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忽视了争霸战争的客观进步作用。
    列宁的话适合对春秋争霸战争的评价,战争虽有破坏性,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①战争给新兴势力提供了发展条件,要争霸就要富国强兵,因此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进行改革,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同时削弱了奴隶主贵族势力,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②争霸过程中,大国吞并小国,实现了地区性局部统一,为后来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③争霸战争中,华夏建立的国家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交战,使得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
    ●探究感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不能为天下之王。
    ——《管子》
    材料二 春二月,毋敢伐林木山林及壅堤水。不夏月(7月以前),毋……毒鱼鳖,置阱罔(网),至七月而纵之(开禁)。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
    ——《云梦秦简•田律》
    回答:
    (1)材料一中管仲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是否有一致性?
    不能保护好生态资源,就不能治理好国家。材料二规定在一定的季节里不得伐木、阻塞水流、狩猎。材料二作为法律条文,实际上体现了材料一的思想。
    (2)简要谈谈你对以上材料的认识。
    古人已经在一定意义上注意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并列入了治国方略之中。
    附选择题参考答案
    1.A 2.C 3.D 4.A 5.D 6.B 7.C 8.B 9.A 10.C 11.C 12.B 13.C 14.D 15.C 16.B 17.C 18.C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