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案 ★新课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法来导入: 师:中世纪西欧天主教的地位如何? 生:凌驾于王权之上。 师:早期宗教改革发生在哪些国家? 生1:英国,如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 生2:捷克,如胡司对教会的批评。 教师总结说明: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也是西欧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主,政治上凌驾于王权之上,是西欧各国实现政治统一的障碍;经济上,教会的专横、腐败、对人民的搜刮,激起了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各国都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改革天主教。 师:宗教改革开始于哪个国家呢?为什么? 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前言:16世纪的德意志,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破土而出。但是政治上仍然分裂割据,社会动荡不安。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与经济豪夺,成了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因此,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也就成为德意志各阶层的普遍要求。应时代的感召,马丁•路德以大无畏的勇气,毅然掀起了宗教改革的历史大潮,德意志成为宗教改革风暴的策源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15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1524年德国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教随国定”的原则通过后,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 (2)通过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背景的分析,理解其必要性;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冲击和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影响巨大; 2、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指导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规律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2)历史比较:辅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比较马丁•路德思想同天主教会说教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2)通过对马丁•路德大无畏、勇为天下者先的战斗精神和品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难点: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探究的主要问题】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马丁•路德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重要概念] 九十五条论纲” 因信称义” 新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