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新遗产 1、具备新意识的近代 形成; 2、国家 的新政策, 等自由, 的风行,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各种 、 的创办,使文教事业发展; 4、近代 从通商口岸拓展到内陆城市,使人们的认知空间扩大; 5、 、 等运动风起云涌,引领时代新风。 6、维新运动开创了 ,这是它贡献给时代, 也是它留给后人的最可宝贵的精神遗产。 四、戊戌变法的评价 1、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运动,也是一次 运动。 2、爱国性:以 为目标,激发了中国人民的 。 3、进步性:要求 ,既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又顺应当时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进步的。 4、启蒙性:形成近代第一次 ,促使中国出现了新气象、新文教、新风气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情景模拟:结合课文P108的变法诏书分析: 假如你是农民,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 假如你是政府官员, 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 假如你是资产阶级,你对变法满意吗? 合作探究二:材料十: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宪法开国会折》 问题10:结合变法内容和材料十分析,新政未涉及维新派起初提出的哪些主张?主要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三:难点分析:戊戌变法的特点。 合作探究四:材料十一:历史学家胡绳说“认为光绪皇帝是一个维新派的皇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是代表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企图实行一种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只是遭到了惨败,这种看法不符合历史事实”。 问题11:那么,光绪皇帝属于不属于维新派呢? 合作探究五:无力回天 六君子被杀后,时人评论 “ 谭嗣同待死,杨深秀寻死 ”,你怎么看待谭、杨二位的献身精神? 材料十三: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泰晤士报》主编(1898年11月25日) 问题13:材料中反映维新派变法时存在什么问题?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维新派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探讨:一场成功的政治改革应具备哪些因素?(无固定答案) 当堂检测: 1、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极大的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贺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梦蕉亭杂记》 问:根据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1.揭开了维新变法序幕的是: A.保国会的成立 B.公车上书 C.颁布变法法令 D.强学会成立 2.1895年,由文廷式出面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宣传“中国自强之学”,参加学会的有: ①维新派②地主阶级开明人士③洋务派④传教士⑤革命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1898年,康有为等人组织保国会,其宗旨不包括 A.保国 B.保民 C.保种 D.保教 4.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诏令有 A.裁撤部分中央机构 B.设立议院 C.制定宪法 D.设立制度局主持新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