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开创美国民主政治 1、拒绝接受王位 ① 背景:战后华盛顿威望极高,民众视为救星 ② 表现:反对君主政治,反对专制制度,故卸任回家务农 ③ 影响:表现民主精神和不崇权势的崇高品质 2、主持制订宪法 (1)背景:邦联政府软弱无能,统治集团认识到强化中央集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邦联制国家实际上是一个不完整的、松散的中央政府,对内由于它缺乏统一的经济财政基础和高于各州的权力,因而无法实现关税、货币和法律的统一,不能很好的起到代表国家,组织各州的事务,这就极大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外缺乏共同防御、抵御外敌的合力,也就不能适应新时代美利坚合众国的需求。面对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矛盾,美国统治阶级感到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以巩固独立战争的胜利成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为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美国,必须制定一部新的宪法。 (2)制订:1787年,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华盛顿被推选为会议主席 (3)结果:通过《联邦宪法》,确立一个真正的全国政府。 新宪法确定的联邦制在确保了中央权威兼照顾地方自治的前提下,理顺了当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它以中央政府为中心,允许各州有一定权力,各州之间遵循相互信任、平等对待和礼让的准则,从而避免了分裂,确保了统一与稳定,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也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为西方各国所效仿。 华盛顿无疑是其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 ★关于“主持制定宪法”的细化分析: 1、 原因:独立后的美国,一片混乱: A、1781《邦联条例》——独立初期,邦联制国家 ① 邦联国家,由13州构成 ② 松散联盟,各自独立,政府无权干涉各州内政 ③ 邦联未设总统 ④ 邦联没有真正有效的行政权威,各州各自为政,全国一片混乱 B、1786年,马萨诸塞谢司起义 C、统治集团认识到强化中央权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强大政府——对内:镇压下层反抗 ——保障资产阶级统治 对外:维护国家权益,发展海外贸易 2、 过程:1787年 费城 制宪会议 华盛顿当选为会议主席 3、 结果:制定新宪法《联邦宪法》 4、 主要内容: ① 联邦国家,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行使大权,各州在遵守联邦法前提下有一定自主权(军队除外) ② 国家元首为总统,握有大权,称为总统制共和制 ③ 实行三权分立: 行政——总统;立法——国会;司法——联邦法院 “三权”相对独立,互相牵制 5、 影响: ① 联邦制实行,避免邦联制的松散,加强了中央权力,形成了真正统一团结国家。同时地方有一定自治权,可以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 ② 共和制、分权制,防止专制独裁,保障民主自由,确立美国资阶民主政治制度; ③ 宪法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对内——有利于全国市场形成;对外——有利于保卫国家安全 ④ 但有局限性:歧视黑人奴隶与妇女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