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礼”的主张值得肯定吗?(学生可能肯定它也可能否定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做必要的引导,指出孔子希望回到西周时的社会等级秩序,维持贵贱有序,有保守之处;但是,这一主张也有很大的积极性,因为它非常重视每个人的责任,要求人们按照自己的身份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这样,天下便会仁爱和睦。孔子关于个人责任的主张,后人把它阐发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多么完整而远大的人生理想,正是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脚踏污泥,心忧天下。) 3.鬼神观:重人事,远鬼神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从材料可知,在鬼神观上,孔子主张敬天地远鬼神,其关注点放在人事和现实社会上。 4、孔子的教育思想 学生列举:孔子一生用了大量的精力来办教育,成绩斐然。他在教育中总结了不少精彩的话。由一个小组的同学列举孔子的教育主张,每人一句,不重复。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当仁不让于师。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师引导:2500多年过去了,孔子的教育主张是否还有指导意义? 过渡:现在,我们来做一道选择题,以下四种政府,你们认为哪一个是最好的? A.人民只知道政府的存在,但不知道它做了什么事情 B.政府的执政得到广大人民的赞扬 C.政府充满威严,人民因为对它畏惧而安分 D.被人民轻视、打心眼里瞧不起的政府 如果是孔子,他会选择第二种,但在老子的眼中,最好的政府是第一种,这出乎一般人的意料,老子的思想真是非同寻常。 二、老子及其思想 老子还有很多与常人不同的看法,比如,有和无哪个作用比较大?一般人注意到了有,而老子却重视无,一个房间,我们利用了它的无容纳人和物,门窗、器皿,正是它们的无成就了其作用;柔弱与坚强哪个好呢?在老子的眼中,柔弱胜于坚强,人活着时躯体是柔软的,死后僵硬了;草木活着时是柔软的,死后僵硬了;天底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可是水却能攻克最坚硬的东西,比如水滴石穿,所以刚强不是最高层次,柔弱才是最高境界;力争上游好吗?老子却发现水是往低处流的,大江大海能成为百川之王,是因为它们处在一般人瞧不起的卑下之处。老子特别崇尚水的品质,在他看来,水柔弱、不争,还能滋养万物,已经达到道的境界了。总之,一件事情,一种东西,一般人注意到正面,老子却看到了反面。 让我们来了解这个思想不同寻常的人。 (一)老子其人 结合教材简要了解老子其人:姓李,名耳,楚国人(今河南人),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 结合清源山老君岩图片了解老子的精神。全国老子像有几千尊,以清源山的最为著名,同学们能理解其中的缘故吗?(因为一来它的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至今已有上千年;二来它雕琢得十分传神:特别是它的眼睛,它的眼神空空的,正应了老子的自然、无为、大象无形的思想,空洞的眼神实则洞察一切;这个老子在做什么呢?他什么都不做,甚至也不思考,他是无为的,不象其它的老子像或忙着炼丹,或骑着青牛匆匆赶往哪里。) (二)老子的思想 学生活动:一边阅读教材,一边结合幻灯出示的《老子》摘录,归纳老子的基本思想。 道可道,非常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治大国若烹小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