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第10课  梨园春秋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 、指导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列出本课的知识框架,了解中国传统戏曲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脉络,熟悉京剧的形成与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B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戏曲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2、过程与方法
    A 、通过课堂上的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B 、通过观看戏曲录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C 、通过引导学生表演,加深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理解。
    D 、通过引导学生设计脸谱和服装,激发学生对学习戏曲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京剧的形成和特点。
    教学难点:京剧在形成的原因及艺术成就。
    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
    板书设计
    第10课 梨园春秋
    一、戏曲的起源
    1.“傩”、“梨园”、瓦舍、“南戏”
    2.中国戏曲的起源、中国戏曲的发展
    二、元杂剧与昆曲
    1.元杂剧:标志、手法
    2.昆曲:兴起、主要特色、“百戏之祖”
    三、“国粹”京剧
    1.原因
    2.艺术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引言: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小的舞台上,浓缩着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记录着中华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堪称窥探传统社会发展轨迹和古人生活的窗口。它以优美动人的剧情、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们所喜闻乐见。你知道最早的中国戏曲是怎样产生的吗?号称“国剧”的京剧又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第10课梨园春秋。
    一、戏曲的起源
    请同学们阅读本目内容,弄清楚几个关键词:“傩”nuó、“梨园”、瓦舍、“南戏”。
    板书:1.“傩”、“梨园”、瓦舍、“南戏”
    “傩”:先民们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被后人称为“傩”,其中蕴涵着戏曲的萌芽。
    “梨园”: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瓦舍:宋代出现了许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
    南戏: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起一种戏曲,称“南戏”。南戏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上述几个在戏曲发展中的关键词,都出现在哪些朝代呢?傩:先秦;“梨园”:唐代;瓦舍:宋代;“南戏”:两宋之际。
    如果将上述四个关键词选出两个与下面的词对应的话,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两个?
    板书:2.中国戏曲的起源、中国戏曲的发展
    中国戏曲的起源——先秦傩仪
    中国戏曲的发展——宋代南戏
    请同学们看教材P41图《西汉墓壁画〈傩戏图〉》。
    下面我们来介绍几个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剧种。
    二、元杂剧与昆曲
    关于元杂剧教材上的内容可简化为一标志一手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标志何在,手法何来?
    板书:1.元杂剧:标志、手法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依据: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手法:用演员虚拟动作表现剧中时空场景更替,后形成了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
    元杂剧的代表人物教材的小字介绍了两位:关汉卿、王实甫。请同学们阅读并看相关的教材图片。
    元杂剧的黄金时代当然是元朝,而昆曲的鼎盛时期是明中叶到清中期,教材上的内容你可总结出几个关键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