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分析 比较第二国际同第一国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分析产生不同点的原因是难点。 第二国际同第一国际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都建立于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历史时期,在组织和建立过程中,都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第二国际同第一国际有以下不同:第一,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第二国际主要由社会主义政党组成。第二,参加第一国际的主要是少数欧洲国家的工人组织,它还只是一个宣传和鼓动的团体,而第二国际的活动范围已扩大到整个欧洲和北美。造成以上两点不同的原因是第二国际成立时比第一国际成立时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水平高,范围广,而且各国人民政党和组织已广泛建立。第三,在组织上,第一国际实行较严格民主集中制,规定加入国际的各工人团体是它的支部,而第二国际组织较松散,国际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党是独立自主的。第二国际的这种组织特点是当时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水平造成的。这时期各国工人阶级均先后成立了自己的政党或组织,各国情况千差万别,各国党需要根据本国情况独立自主地制定自己的路线和策略。马克思主义此时也已得到相当广泛的传播,许多党的领导人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斗争经验,完全能够独立自主地决定本党的战略策略。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结合当时国际工人运动水平和发展形势,进行讨论、分析,形成正确的认识。 重点、难点突破 1.引导学生思考书上的思考题,将第二国际与第一国际建立的历史背景、组织形式和历史任务等方面进行比较,从中具体认识“新发展”。 2.引导学生联系本章第一节中关于俄国的内容,全面认识列宁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俄国特定国情的产物,在这个基础上,认识列宁的作用。使学生从中受到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3.引导学生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思考书上的思考题,分析其造成的影响和变化,从中认识“修正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实事求是的评价。 重点: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第二国际的建立;列宁主义的诞生 难点:第二国际与第一国际的异同及产生不同点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 在课前(最好提前一个星期)布置,启发学生思考——第二次工革命时阶级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会产生什么发展变化?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教师就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比较、分析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的新发展:第一,自发性斗争明显减少了,有组织有领导的斗争增多了,工人阶级比以前更讲究斗争艺术了。第二,合法性斗争成为主要形式,暴力性的武装起义几乎不见了。第三,此一阶段经济斗争多过政治斗争,第四,由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一批优秀的工人运动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家迅速成长起来,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的相继建立。 二、第二国际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分析、比较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的异同。 关于“修正主义”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的内容,分析、讨论“修正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原因。最后,教师应指出:①修正主义者是在形势起了变化的条件下,即工人生活状况明显改善并得到应有的政治权利,武装起义已没有可能性的条件下,去探索开展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途径、新方式。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应该允许,不必大张挞伐。②他们提出的新观点,确实有不少荒谬的,但是,也有若干正确的论述经过实践检验是得到证实的。例如,认为西欧已不可能进行胜利的城市武装起义(思格斯也如此认为)。预言中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各国中将占人口中的大多数。阶级斗争未必是越来越尖锐,缓和的趋势是存在的。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的结论已经不是注定不变的规律等。这些已被证明是正确的论点,当然不应该一概扣上“修正主义”帽子,予以否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