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课标要求】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知识梳理】
    邓小平理论
    一、 酝酿、准备阶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问题设置1]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 实际 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
    想一想:
    1.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导火线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2.这一讨论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
    (2)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继续”左”倾错误.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形成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
    2、时间:1978年的12月召开
    3、内容:
    破旧 立新
    思想路线 批判“两个凡是”
    肯定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路线
    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组织路线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4、意义: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
    二、形成——十二大到十三大
    1、背景:(1)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2)总结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3)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
    2、主要内容:
    (1)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以及中国必须走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问题设置2]
    材料一: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1986年1月)
    材料二: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否则,不可 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88年9月)
    材料三: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邓小平文选》
    根据材料回答:80年代的邓小平还提出了哪些重大的理论?
    1、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3、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的“一国两制”理论。
    (2)十三大(1987)——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分三步走的战略发展目标.
    [问题设置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