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4、了解“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1)形成过程
    ①( 年联共 大确定方针)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 年起,苏联实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③( 年联共 大确定方针)农业集体化运动,配合工业化。
    ④1936年苏联新宪法通过标志着 建立,也标志着 确立。
    (2)主要表现(或者特征)
    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排斥市场调节;
    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
    (3)影响
    积极方面:
    A 开创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B 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初期));
    C 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对战后经济恢复也起了很大作用。
    消极方面:
    A 从长远看,斯大林模式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发展。(片面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长期落后)
    B 阻碍了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缺乏活力,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根源。
    5、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
    积极: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一定成效,打开改革之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局限: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6、了解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1)根本原因: 。
    (2)主要内容:
    推行“加速发展战略”,重视科技;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企业、集体农庄开始实行租赁制。
    (3)影响
    缺少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加上没有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传统做法,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