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主要史实 ①1980年,设立 四个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② 1984年,开放大连、连云港、上海、宁波、福州、广州等14个港口城市,在这些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放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其中位于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秦皇岛和湛江。属于江苏的有 。) ③1985年起,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④1988年,划定 为经济特区。 ⑤1990年,决定开发开放 ,这成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浦东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 格局: 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 ”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9.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决定。 (1)中共十四大( ) ①主要决定: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②意义: 和 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2)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 ①主要决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 起基础作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 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②意义: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 具体化,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3)中共十五大( 年) ①主要决定: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公有制实现形式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 意义: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世纪。 了解:到2000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