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根源:“左”倾思想的泛滥。 主要表现 大跃进 人民公社 开始时间 ( )年 内容或特征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共产风(一大二公、一平二调) 评价 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损害农民积极性,束缚生产力发展。 ③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④是我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严重失误,是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纠正措施 1960实行“ ”的八字方针。到 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补充理解: 教训:社会主义建设中:①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建设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②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不能超越生产力实际水平。③必须从国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1)时间: 年12月 (2)内容: A重新确立了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工作重点 战略决策;作出以 为中心,实施 的决策。 (3)历史意义: 6.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中国的改革首先从 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 (2)主要史实:1978年12月 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包产到户;1980年, 广汉的一个公社取消人民公社; (3)主要内容:在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4)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7.了解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1)重要推动因素 农村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中心环节: 。 (3)主要内容 改革前 改革后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单一的公有制 以 (根源: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 经营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十四大以后努力建立 和现代企业制度。) 产品分配形式 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4)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快速发展。 8.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1)综述 原因:世界是开放、联系的,中国需要融入主流,抓住机遇;闭关自守只会使中国落后。 目的:引进外国的资金、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前提: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原则:平等互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