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2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新青年》的诞生”一目的教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的论战”,“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思考辛亥革命后,为什么会出现袁世凯复辟帝制?从中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使学生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使得他们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而新文化运动正是反映了这种政治要求而兴起的思想文化运动。引导学生勾勒出“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者关系内在联系的轨迹,认识其必然性。同时教师还可设置问题“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吗?”由学生判断这种说法的正确与否,对运动的兴起进行深层次的体会。建议教师还可补充一些相关人物的照片和资料,并以照片为依托,采用谈话法,设置相应的小问题,诸如①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②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③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等。这些都属于对基本史实的识记。通过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找出答案和发现问题,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关于“德先生和赛先生”一目的教学。关于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建议教师对教材提供的史料进行重新整合,并设置相应的问题如:文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各指什么?它们的具体含义是什么?陈独秀提出这“两位先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两位先生”的提出在当时有何深远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民主和科学旗帜的树立对于中国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阅读史料,驾驭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新文化运动的‘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明确‘新’的含义所在。在谈及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问题时,教师可以补充胡适关于《贞操问题》的文章及吴虞谈论儒教与专制关系的文章,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体现出的勇敢无畏的精神和先锋作用。关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问题,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什么是旧道德,进而引入新道德,并适当进行阐述。文学革命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也很重要,建议教师提及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到的“八事”和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到的“三大主义”。还可以回顾著名人物的代表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其精神实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问题的教学,教师要使学生明确“新发展”是什么。为此教师可以抓住以下几点:一是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及其之后的革命屡屡失败的史实,了解单纯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难以胜任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了,理解俄国十月革命中“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含义。二是中国人民“翘首以迎接世界新文明之曙光。”三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是怎样宣传它及这会使新文化运动发生怎样的变化。最终把握新文化运动前后期内容的变化。
    关于第三目“思想界的空前解放一目”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联系讲解法,引导学生回顾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找出适当的切入点,对新文化运动作出评价。如提问近代中国有哪几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们对封建思想有怎样的冲击?新文化运动在这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是怎样的?对“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先进分子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想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这句话应如何理解?等,从而明确新文化运动有进步性,也有局限性,但它的积极性是主要的,进而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讲到“《新青年》的诞生”,可以利用课本提供的北大红楼的照片。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学生从这座红楼走上街头,和北京学生一起游行示威,抗议巴黎和会承认日本接管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各种特权的无理决定。“五四运动”之前,共产主义读书会小组在此成立,它是中国最早介绍和宣传马列著作的阵地,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见证。
    案例二 在讲到“德先生和赛先生”一目,可以通过对典型例子的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材中的【历史纵横】介绍了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一篇反封建的战斗檄文,小说中的“狂人”象征着一代还不能够被多数民众理解的文化先觉者,是一个英勇孤独的战士。他通过痛苦的反思,得出一个振聋发聩的结论:封建宗法制度“吃人”。在小说的结尾,鲁迅说“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他沉痛地写道: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鲁迅在《狂人日记》之后,“一发而不可收”,写出了《孔乙己》《药》等著名小说,深刻揭示了封建传统思想给人们造成的精神创伤。他解剖中华民族国民性的弱点,意在暴露社会病根,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他把自己这一时期的小说集结时,取名为《呐喊》。
    除鲁迅之外,还有郁达夫、叶绍钧等人的小说也从不同的视角表现了社会黑暗、民族衰弱给知识青年和劳动人民造成的痛苦。
    案例三 在学习“思想界的空前解放”一目时,教师可以联系中国近代的几次思想解放潮流。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着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论战。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展开了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它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你能解释上面这段文字吗?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解题关键:中国要摆脱愚昧的状态,必须用科学的知识破除迷信。
    思路引领:国人不知科学的危害;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答案提示:同意他的观点。中国人因为不懂科学,所以处于愚昧落后的状态,所以要想摆脱这种状态,“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建立有现代技术的农业和独立的现代工业,用科学知识破除迷信。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重要影响?
    解题关键:四个提倡,四个反对,新的内容;进步性,局限性。
    思路引领: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分析它的影响,明确积极方面占主导地位。
    答案提示: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发展到后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对后世的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解题关键:矛头直接指向儒家传统文化。
    思路引领:儒家传统文化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要想反对封建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就要提倡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儒家传统文化。
    答案提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儒学,它由于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近代以来,在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过程中,思想界出现了学习西方的热潮,新文化运动就是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二、学习延伸
    探究活动
    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活动提示: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分析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理解在新文化运动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已经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为发展新文化,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是正确的,对传统文化应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发展。鼓励同学畅所欲言,注意史论结合,培训辩证思维及口头表达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