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高二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9、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 )
    A.完全更新 B.因循守旧 C.继承和发展 D.外在形式的变化
    10、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11、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C.董促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12、“夫仁义礼制者,制之本也;法令刑法者,制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家、法家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
    A.尊儒抑法 B. 尊法抑儒 C. 儒法并用 D.外儒内法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西汉时期的儒生董仲舒,把战国以来的道家、阴阳家等学派中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思想吸收进儒家思想。他非常强调“大一统”,他认为,全国人民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大一统”。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他还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他把“天”塑造成有意志的神,天在人间设立了一个最高权力的“君主”即皇帝。他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他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遂被接受。
    ——《中国古代文化教学参考》
    孟子
    请回答:
    ⑴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指出董仲舒观点的实质和影响。
    ⑵司马迁认为孟子的思想“迁远而阔于事情”,你怎样理解?
    ⑶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就是“显学”,但为什么到汉武帝时期才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参考答案:.⑴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实质:神化君主权力,维护封建专制君主统治,是唯心主义思想。
    影响:在当时对巩固政权和国家统一安定起了积极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⑵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靠仁政学说不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因此司马迁认为孟子的思想“迁远而阔于事情”。
    ⑶西汉时期,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孔子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四 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结合上述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参考答案:(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孔子的主张在当时诸候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董仲舒主张;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
    (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应该遵循伦理道德,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维护孔子的权威地位;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挑战孔子的权威地位。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3)儒家思想在初期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很需要作用;但是后来僵化,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进步。
    【总结反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