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高二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新儒学的主要内容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教师点评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皇权至高无上找到了依据。董仲舒君权神授的思想,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原因就在于新儒学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教师点评: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①主张在政治、思想等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的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的色彩。②在宣扬君权神授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③以传统儒学为核心,兼采各家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孔孟学说。④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儒学新发展的作用
    ①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②“天人感应”学说,对限制君主权力的过度膨胀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
    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典例体会】
    例1(2004上海历史,4)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参考答案:D
    解析:此时的“孔子之术”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它强调“大一统”观念,强调君权神授。这些思想非常适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例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2: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①据材料1、2,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其原因。
    ③你认为董仲舒的主张对我国后世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①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
    ②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因为在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无法实施。
    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
    ③正面影响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正统思想,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影响极其深远。但是,它的负面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明显,固步自封,因循守旧,阻滞了学术思想的发展,阻碍了科技文明的进步,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
    解析:材料一阐述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要求禁绝其它学说,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主张。前者,不能适应当时社会需要;后者,为当时统治者所急需。
    分析历史事物的影响,一般都要注意到两个方面。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回答问题时两个方面都不要忽视。
    【思维拓展】
    【优化演练】
    一、选择题:
    1、黄老思想作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的历史时期是
    A.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即位     B.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即位
    C.从汉高祖到汉武帝以后     D.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以后
    2、(2004文综全国第3卷,17)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3、成语“萧规曹随”反映了汉初的施政特点。“萧规”制定的指导思想是
    A.儒家的思想 B.发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黄老之学思想
    4、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最主要的是( )
    A.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目的是
    A.确立儒家的思想统治地位 B. 限制君主权力的膨胀
    C.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 D.打击其他学派的力量
    6、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次他向汉武帝提出 ( )
    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学说 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制主张
    7、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8、儒家学说到了汉代有了新的发展,这个新的发展是主张 ( )
    A.人定胜天 B.贵贱有序 C.君权神授 D.实行仁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