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治的缓慢变革 1.目的:使 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内容 (1)政治体制:建立 和 的自治机构 ①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 限制。 ②自治机构在 、教育及 领域发挥作用,但不 掌握实权。 (2)司法制度:废除原来按 审判的制度,建立 和 ,实行公开审判。 (3)军事:实行 ,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允许引进 。 3.影响 (1)仍是 的国家,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2)客观上使西方 的思想和统治方式传人俄国,人们观念转变,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1.背景 (1)社会矛盾激化①原因: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的 。 ②表现: 既不满政治上 ,又要依附于封建 ;农民遭受双重压迫。 (2)反沙皇专制的斗争 ① 生活贫困,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②平民知识分子形成 ,走上 道路,但没有得到农民的响应。 2.过程:l881年3月, 遭暗杀身亡。 3.影响 (1)新沙皇中止了许多改革措施,加强了 。 (2)俄国 的进程并未终止。 (3) 在所难免。 【思维拓展】 (一)、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奴的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 农奴地位的变化可以从政治、经济和生产关系这几个角度来分析,具体表现如下 1.由地主的私有财产到获得人身自由。 2.农民获得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并且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发展农业。 3.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并且雇佣贫雇农,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二)、为什么俄国进行了改革,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 从政治、经济和阶级关系等角度来掌握,具体表现如下 1.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仍然统治着俄国,落后的政治体制严重阻碍着旧的经济体制的彻底解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2.经济上:大土地所有制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农奴生活困苦,国内市场狭小,所有这些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和传统农业的发展不断失衡,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矛盾不断深化,使改革后俄国的近代化进程面临着深刻的危机。3.阶级关系上,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沙皇专制的矛盾交织在一起,终于酿成了1905年革命。 (三)、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对其近代化的影响。 俄国的近代化进程启动于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具体表现如下 1.经济近代化 (1)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 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 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2.政治近代化 (1)在政治体制方面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 市的自治机构。 (2)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 (3)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同西方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巩固提升】 1.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自由劳动力充足B.国内市场扩大 C.政府政策支持 D.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 2.2005年6月8日莫斯科为一座塑像的落成举行了盛大的揭幕仪式。在仪式致辞中提到“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这座塑像是( ) A.尼古拉一世 B.彼得一世 C.亚历山大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3.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特点是 ( )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B.总体水平落后于美国、西欧国家 C.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 D.分布不平衡 4.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 ( ) A.加强资产阶级专政 B.学习西方的司法制度 C.加强军事实力 D.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 5.沙皇政府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突出表现为 ( ) A.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 B.选举资格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C.在村社之上建立乡级行政机构 D.地方掌握实权的行政官僚由沙皇任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