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本课介绍的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辽清宁二年),位于山西省应县佛宫寺内,平面八角形,共九层,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为中国现存最大最高的多层木结构建筑,也是世界现存最高的古代木结构建筑。
    塔的外观为五层六檐,内设九层,第二层以上各层平座内均为暗层。塔身为楼阁式,立在一个分为上下两层的砌石台基上。塔身明暗各层都有内外两圈柱子,所有的柱子用梁枋连接成筒形的框架。塔的每层由平座、柱、门拱和屋檐组成,攒尖的塔顶,配以各层屋檐、平座和回廊。为避免各层重复韵律所产生的单调感,各层檐下门拱造型各异,丰富多彩,共计60多种。每层都安置有泥塑佛像,底层的释迦牟尼坐像高达11米,至今保存完好。
    九百多年来,应县木塔经历了地震十余次而毫无损坏,反映出中国木结构建筑技术的水准。
    第七目“郑和宝船和牵星术”。本目以郑和下西洋为结点,将古代中国造船术的发展和航海定位的牵星术组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结体,介绍给广大学生。
    本目纵向介绍了古代中国造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起自旧石器时代,中历殷商、春秋、隋、宋元诸朝,终于明代郑和宝船的建造。建议教师在此处适当增加这些历史时期与造船技术发展相关的史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形成鲜活的历史场景,并把握政治、经济与文化科技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可指导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牵星术和指南针是古代航海技术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技术。本目以郑和下西洋为切入口,介绍航海中的定位技术──牵星术,对第一目介绍的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作了一个呼应和重要补充。因此,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这一方面设置悬疑,使整个教学结构更显完整、知识的内在联系更为紧密。
    牵星术是当时世界上利用天文导航的先进技术,建议教师联系地理学科的天文基础知识,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动手制作牵星板,在具体生动的活动中获得知识的快乐体验。并指导学生同时搜寻稍后时期西欧哥伦布、达伽马航海的相关资料,从中获得西欧航海的定位方法,与郑和航海的定位术作一比较。这样既为牵星术的世界水平作了定位,也为讨论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作了一个辅垫。
    一、 教学目标
    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探究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社会参与法
    1.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2.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学习,让学生领略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学风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美感教育。
    3.以一些杰出的文学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第一目“《诗经》和楚辞”
    (1)《诗经》
    建议教师先简洁地介绍诗歌的产生:语言──歌谣──诗歌。再从三方面分析《诗经》,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共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其中精华的部分,因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文,适当引用《伐檀》、《七月》或《硕鼠》的诗句加以说明;地位:《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2)“屈原和《离骚》”
    建议突出以下三点:第一,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第二,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第三,《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屈原的《离骚》,学生已在语文课中学过,教师可以适当引用《离骚》中的诗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第二目“汉赋和唐诗”
    (1)汉赋
    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体物写志”。它直接源于骚体诗,但与先秦诸子的散文也有重要关系。赋讲究文采、韵节,兼具散文、诗歌的性质,后来逐渐向骈文、散文两个方向发展。第二,西汉时期赋的特点及成就。特点: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词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代表性成就: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可适当介绍《上林赋》,作品借“子虚”、“乌有”和“亡是公”三人为辞,用对话的形式,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作品情节跌宕,铺陈起伏,视野广阔,气魄宏大。第三,东汉时期赋的特点及成就。特点: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成就:张衡的《二京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2)唐诗
    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其原因是什么?如下归纳: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唐代诗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要求学生记住四个阶段的名称,具体时间不作要求。然后,按四个阶段顺序组织教学。
    初唐(618~713年):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可适当介绍陈子昂诗坛成就,他力排前代“逶颓靡”的诗风,崇尚雄健刚劲的语言风格,主张作诗要有“风骨”,代表作是《登幽州台歌》。
    盛唐(713~766年):这一时期是一个诗星璀璨的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在艺术上很有成就。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赞美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另一诗派是边塞诗,其作品既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了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苦乐的差异等,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等人。可引用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乱石走”脍炙人口的名句来加以分析。
    盛唐时期成就最高的当属李白、杜甫。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都是千古绝唱。教师还可向学生朗诵李白的《赠孟浩然》,体会李白诗的风格。杜甫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意,颠沛流离,因而他的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他的诗风深沉浓郁,跌宕有致;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毫发无遗憾”的严肃创作精神,使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突出的作品有“三吏”“三别”等。还可通过大家回忆初中已学过的《石壕吏》来说明。
    中唐(766~835年),此时唐王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元气大伤,原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种昂扬乐观的情调,在中唐时期成为主流。其杰出代表是白居易,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
    晚唐(836~906年),这一时期成就较高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后人把他俩称为“小李杜”。这两位诗人的咏史诗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现实,但也都流露出个人失意的颓丧情绪。杜牧在诗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绪,他以咏史来指责当时的统治者,“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第三目“宋词和元曲”
    (1)宋词
    建议教师分三点讲述。
    第一,先由学生讨论宋词繁荣的原因。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为三点: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在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内在联系,逐步培养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