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复习教案 一、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根本原因。 (1)根源:由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的。实质: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2)表现:①法德矛盾,由普法战争导致。 ②俄奥矛盾,由争夺巴尔干引起; ③英德矛盾,由争夺世界霸权引起,并成为帝国主义间主要矛盾。 二、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三国同盟:①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带有反俄性质。 ②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订,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③三国同盟的核心是德国。 (2)三国协约: ①1892年,法俄两国缔结军事协定,法俄同盟由此形成,标志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②20世纪初,英国分别签订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英法俄三国协约建立。这样,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了。 a.核心:英国。 b.1904年,英法协约——针对非洲(埃及,摩洛哥)。 c.1907年,英俄协约——针对亚洲。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 (1)爆发: 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②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1914-7-28 ③交战双方以同盟国和协约国为主;意大利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日本以英日同 盟为借口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而出兵中国山东。 同盟国集团: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 协约国集团:英、法、俄、意、比、日、塞尔维亚等27国 (2)性质: ①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 ②塞尔维亚为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3)进程: ①第一阶段:1914年,德军的速决战汁划破产,西线转入阵地战。 ②第二阶段:1915~1916年,1916年出现了三次大型战役:西线: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东线:俄军夏季攻势。 日德兰海战是规模最大的海战。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③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国参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卜月革命,并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④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一战”结束。 (4)后果: ①大战历时4年多.30多个国家15亿入门被卷人战争。对人类造成厂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 ②大战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垮了俄、德、奥等帝国,削弱厂英、法、意三国。封建的奥斯曼帝国解体。 ③战争后期,俄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尼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