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 (1)文革使科技受挫,邓小平提出“ 、 ”的口号。 (2)78年 大会和 全会的召开,迎来科学发展春天。 (3) 年中央发出《 》,进行科技体制改革。 2.提出: 年,邓小平明确提出“ ”。 3.意义:反映了时代特点,概括了科技作用,成为“ ”理论基础,是 重要组成部分。 三、走走向世界 : 1.原因: (1)“ ”战略的实施, (2)科研工作者的努力, (3)科技规划的实施(即 计划, 计划)。 2.成就: (1)核技术 方面: 不断发展并和平利用。 ①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 卫星。随后,第一颗 卫星升空。 (2)空间技术领域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 技术和“ ”技术的国家之一。③从 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①80年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 。 (3)运载火箭方面: ②99年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5次“ ”号飞船发射与回收试验。 ③03年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 ”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 ) (4)信息技术领域: ①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 计算机系统。 ②02年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27万亿次的 计算机。 (5)生物工程领域:相继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 任务和 工作框架序列图。 ★☆探究一: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探究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及意义 ★☆探究三: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 教师参考 一、起步: 1.历史背景:科技基础薄弱;社会环境动荡。 2.政府措施: ⑴建立发展方针:自力更生。 ⑵成立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委。 ⑶壮大科研队伍:归国“游子”(列举五人);政府培养。 ⑷编制远景规划:56年编制《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重点发展尖端科技。 3.重大成就: ⑴国防科技:①1958年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②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⑵医 学:196年5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⑶农 业: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4.地位: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 ⑴文革使科技受挫,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 ⑵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迎来科学发展春天。 ⑶85年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进行科技体制改革。 2.提出: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意义:反映了时代特点,概括了科技作用,成为“科教兴国”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