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高二历史 缓和与对抗的交替(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特点:双方以“缓和”为主(尼克松主义的外交方针和勃列日涅夫的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70年代外交政策的首位),也有对抗。苏联力争军事优势的积极进攻战略。
    尼克松主义:
    1)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2)内容:
    ①调整与欧、日、中国的的关系,实行必要的局部收缩,确保战略重点。
    ②维持与苏联的均势,从实力出发,以谈判为手段, 继续与苏展开争霸斗争。
    3)实质: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统治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保住已有的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新的策略。
    3、重大事件:
    “缓和”:
    1972年的尼克松访苏(缓和的高潮)和1975年的欧安会的召开;
    对抗: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苏联霸权政策的顶峰;美国提出武力遏苏的“卡特主义”和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美苏关系紧张。
    4、人物:勃列日涅夫;尼克松和卡特和里根
    5、结局:长期缓和;苏联处攻势;美苏关系重陷低谷。
    (四)第三阶段的较量(20世纪80年代)
    1、背景:
    (1)苏联:全球扩张陷入内外交困之中;与美长期争霸经济被拖垮;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调整外交政策,提出“新思维”。
    (2)美国:里根上台后的新遏制政策及强硬立场,如“星球大战计划”;强大的经济后盾。
    星球大战计划使外太空同陆地,海洋,天空一样成为了“第四”战场。
    2、特点:美苏的第二次“缓和”时期;苏联开始转攻为守。
    3、重大事件:“缓和”——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理论(收缩力量,不干涉东欧和与西方缓和);1987年与里根签署“中导条约”。
    戈尔巴乔夫与里根于1987年12月8日在华盛顿正式签署《销毁中程和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双方进入“第二次缓和”期。
    4、人物:戈尔巴乔夫;里根
    5、结局:1989年的东欧年;1991年12月苏联的正式解体——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两极“冷战”格局结束。
    问题:这一时期,苏联的对外政策为什么要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1)从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上比较苏联仍落后于美国。为了达到在军事力量方面领先的目标苏联不得不加大国民经济军事化程度,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向军事部门严重倾斜。实际上,苏联的军事大国地位缺乏相应经济力量的支撑,是不稳固的。
    (2)美苏争霸加剧了苏联自身的经济困难助长了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也增加了通过改革来医治国内各种弊病的难度。
    问题: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力量的消长;军事实力的变化;新兴实力的崛起等。
    三、90年代到现在
    1、特征: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关系趋于缓和。
    2、表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西欧、日本、俄国、中国相互竞争,相互制约,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
    3、原因:世界经济多极化,而苏联的解体进一步加快了多极化的趋势。
    4、影响:政治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暂时有利于资本主义,多极化趋势加强,加速了经济多极化和全球化。
    四、关键问题补充
    (一)国际关系的演变
    1、1815年~1848年,出现了近代第一个国际关系体—维也纳体系。
    2、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出现美英争夺世界霸权的国际关系结构。英国虽削弱了,但仍保持住了海上优势和庞大的殖民体系;美国虽然经济实力大增,但综合实力仍在英国之下。这个体系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工具。
    3、二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出现美苏两极的世界格局。这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和苏联军事政治实力增强而造成的。这个格局实际上是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
    4、1989~1991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二)问题:东欧年指哪一年?东欧为什么会在1989年发生如此剧烈的政治动荡?你能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原因吗?
    东欧剧变原因:(东欧八国:德波捷匈罗南保阿)
    ①长期照搬苏联政治经济模式,其弊端阻碍其发展;
    ②苏联因素,苏联对东欧控制的减轻(戈氏新思维);
    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一切机会渗透自己的力量(“和平演变”战略)。
    (三)问题:曾经实力超群的苏联为什么最后走向了解体?
    苏联的解体(1991.12 独联体成立)的原因:
    ①根本:斯大林体制的僵化,改革的失败,长期的争霸,国力的消耗,经济的衰退
    ②内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国家政策的变化,导致国内局势失控
    ③外因:西方国家的长期和平演变
    ④催化剂:八一九事件
    (四)思考:美苏争霸的历史思考或启示?(课标)
    1、人类社会必须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害人又害己(军费开支、经济恶化)。
    3、美苏争霸,使人类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4、美苏争霸都企图把自己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强加到别的国家身上,我们必须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思考1:归纳总结出美苏争霸在60年代后期——80年代双方态势的变化历程,找出态势变化的原因
    思考2:在争霸的三个阶段中美苏对中国的政策有什么样的变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