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心灵的激荡”一目,实际上就是讲述18世纪末、19世纪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浪漫主义的文艺思潮首先出现在欧洲,这与这一时期欧洲的社会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建议教师讲清: (1)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特点 1789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尤其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世界处在剧烈的变革与震荡之中,这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第二,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发展到顶峰。 (2)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家和代表作 A.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和雪莱。 浪漫主义文学发韧于德国,欧洲各国都有积极的成果,而以英法两国成就最高。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杰出代表是拜伦和雪莱。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他的代表作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通过贵族青年哈洛尔德的游历,反映了英国社会生活,并对当时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评论。拜伦最重要的作品《唐璜》是一部诗体长篇小说,通过游记方式记述贵族青年唐璜在希腊、俄国和英国等地游历的冒险及爱情遭遇,广泛地反映了欧洲的社会生活,抨击了封建势力,讽刺了资产阶级的虚伪狡诈,热情地呼唤人民起来革命。他的诗歌洋溢着追求民主和民族解放的精神,饱含高昂的战斗激情。 雪莱(1792—1822),在政治上支持爱尔兰民族独立,赞赏法国大革命。他的诗歌音调优美,节奏明快,想象丰富。《西风颂》和《致云雀》等举世闻名。他的诗作更具战斗性,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堪称典范。该诗剧以希腊罗马神话为题材,描绘了为人类“盗火”的英雄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最后依靠自然的力量获得解放的故事,寄托了诗人对一个充满爱的光辉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表现了诗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雪莱笔下的普罗米修斯表现了毫不妥协的精神,拒绝天神的威胁利诱,坚持长期不懈的斗争,终于取得胜利的结局,这对鼓舞人民的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B.雨果及其代表作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创作出数量惊人的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著作。1831年,他完成了著名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它以离奇、紧张的故事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绚烂多彩的场面和浓郁的抒情气氛而成为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1862年,雨果又完成著名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小说的中心人物是冉阿让,小说的情节始于1815年滑铁卢战役,终于1832年法国六月起义,展现了一幅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悲惨世界》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但作者在探索社会问题出路时,更多地宣扬的是仁慈和宽恕、博爱和感化。 2、关于“批判现实主义”一目,主要讲述19世纪中期以来世界文学领域的一种主要风格。这同样需要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结合讲解。建议教师讲清: (1)欧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特点 工业革命在西欧开展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第二,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 (2)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家和代表作 A.司汤达与《红与黑》 司汤达(1783—1842)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之一。《红与黑》是司汤达对复辟时期的社会生活作了长期的观察,对时代的矛盾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具备了丰富的写作经验后的产物。它写的是木匠的儿子于连·索黑尔的故事。于连是一个聪明并有上进心的青年,从小受启蒙思想的影响,19岁那年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和市长夫人发生暧昧关系,被迫离开小城,到贝尚松神学院学习。后因神学院的派系斗争迫使他来到巴黎,给木尔侯爵当私人秘书,他的才华得到侯爵的赏识,并获得了侯爵小姐玛特尔的青睐。正当他沉醉在30岁当上司令的幻想中时,市长夫人的一封揭发信使他一切成为泡影。他恼羞成怒,向市长夫人开枪,被判处死刑。事后得知揭发信是市长夫人在忏悔神甫的威逼下写的,痛悔不已。他拒绝营救,从容就死。他死后三天,市长夫人怀抱孩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