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五代的更替;十国;南方经济的发展;后周的强大;契丹的兴起。 2.思想认识五代十国期间割据政权之间混战不休,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局部相对安定的南方,经济获得较大的发展,说明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3.能力培养周世宗改革,除五代弊政,使后周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军队的战斗力大为提高,为后来的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准备了重要条件,由此培养学生革除社会弊政是促进国家强大的重要手段的能力。 [教学重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成果;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 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 分析法。 [教 具] 《五代十国前期形势》、《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 教 学 过 程 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从战国起始,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长达2300多年。按其发展特点,可分为五个时期。 1.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战国、秦、汉(前475—220) 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 3.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隋唐(581—907) 找学生列举已学过的封建时期包含的朝代,起止时间和封建社会的发展情况。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封建社会的第四个时期,民族大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一、五代十国的更迭 1.五代十国的概念 ①时间(907—960) ②地理位置五代黄河流域相继出现,位置大体相同。(看地图) ③朝代更迭 ④十国北汉在山西,其余在南方,前蜀后蜀是相继出现的,在四川。吴和南唐也是相继出现的。 虽然这一时期,分裂割据带来了连续的战争,关卡林立,制度不一等对社会发展不利的因素,但南方相对安定,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 2.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形成 ①黄巢起义后,唐末藩镇的割据势力进一步发展。 ②手握重兵的藩镇将帅以武力夺皇位。 提问:黄巢起义的意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瓦解了唐的统治。) 黄巢起义为什么采取“避实击虚”的方针而流动作战?造成什么后果? (中原地区藩镇势力大)一些藩镇首领趁机抢占地盘,扩充实力而拥兵自重。而被黄巢起义瓦解名存实亡的唐政权无力控制局势。局面进一步扩大。 那么五代十国局面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①唐灭亡907年,朱温废唐皇帝建梁(史称后梁) 练习:安史之乱后,以下四种因素导致了唐朝统治日益衰落,而直接结束唐王统治的是( ) A、宦官专权 B、朋党之争 C、藩镇割据 D、农民起义 在此后的五十多年的时间里,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合称五代。同时,北方的山西和南方的各地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五代的皇帝和十国的统治者,原先都是手握重兵的藩镇将帅,他们都凭借武力扩大自己的势力而夺取皇位的。 所以说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正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的必然结果。 阅读P98史料: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实质是什么?(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影响:①政权更迭频繁,政局不稳。②各割据政权之间的混战不休,使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