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展示:《人类社会形态的变化示意图》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归纳)3)、事物由“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问前发展(板书) (照应开头)学习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后,运用这一原理分析库吏和县令的思想方法(讨论),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帅归纳(屏幕显示): 库吏,不懂得量变会引起质变,他认为自己每次从库内拿了一个钱,算不了什么?还认为上司拿他没有办法。 县令,认识到量变会引起质变,但他仅凭主观分析,没有调查库吏到底拿了多少钱,就判处死刑,不懂得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界限)才会引起质变。 [课堂小结] 展示全课知识提纲,让学生阐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略) 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三、巩固练习(略) [板书设计] 一、量变、质变的含义 1、量变: 2、质变: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l、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 1)、数量增减,引起质变 2)、构成事物成分的排列组合不同,引起质变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 2)、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调查及思考 本案例对应的内容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提供本案例的主要目的在于:随着犯罪低龄化趋势的日益明显,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和研究的课题。青少年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如何给青少年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这个问题对整个社会而言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需要。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跟中学生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可进一步了解当今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危害,另一方面通过研究也是对自身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青少年犯罪一般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一般情况下,是从不显著的、不易为人们所察觉的不良思想行为习惯开始,如果不加以制止,就会由小变大,由轻到重,以致酿成犯罪的严重后果。虽然有些青少年犯罪存在偶发现象,但也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不过变化过程更为隐蔽、更为短暂而已。因此,要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首先确定量变的过程,然后依据情况,在量变的开始过程中或完全质变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探究目标 了解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成因、危害及如何预防,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法制观念。 探究内容 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以及如何预防。 探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步骤为:设计问题一一进行调查——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具体方法如下: 1、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社会各界人士或请专家作法制报告。 2、查询有关文献资料。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馆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末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查阅有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例;走访本地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查阅本地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及统计数字;在因特网上查找有关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网站,下载有关资料。 3、在学校政教处的安排下,课题组成员参观少年管教所。那特殊的情景,会使同学们感触很深。在参观过程中,请少管所管理人员作介绍,并与部分少年犯进行交流。 4、信息资料处理及分析。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收集大量的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处理,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把握信息,寻找结论。 5、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心得体会,或召开课题探究成果报告会等方式,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对教师的建议 运用多种方式使学生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引导学生懂得运用量变与质变的道理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 评价重点 1、学生是否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产生探究兴趣,并在活动中与同学合作,积极参与调查与讨论。 2、是否能有目的地收集资料,提出有事实依据的见解。 3、是否能较完整地整理、归纳探究成果。 4、是否能运用哲理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5、是否能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解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的具体措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