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公民意识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在学校教育中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思想政治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不如人意的现象,如据首都师范大学调查: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没有意思,对本课程的喜爱程度排在所有课程的第十一位。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课改,赋予思想政治课以鲜活的生命力,让其牢牢吸引学生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学中应该重视而且必须重视的严峻而紧迫的课题。 (一)、树产崭新的教育观念,确定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取向,激发学生内在学习需求。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人,现代化的教育应是能促进学生身心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政治课的本位价值不在于简单的说教,也不在于满意的分数,而在于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情与实践,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公民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进而能树立更高层次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换言之,帮助学生学会做负责任的公民,学习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本质追求。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之中,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兴趣之所在,困惑之所在,关键点之所在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去思考、去实践,力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触动,有所收获。一旦如此,学生就有可能会感受到学习政治的意义与价值之所在。从而真正解决学生在本课程学习活动中的动机问题,本课程的内在价值也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二)、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的经验成为其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催化剂。 首先,生活即课程。就学生而言,只有与生活经验紧密相联的认知才是鲜活而深刻的认知;就课程而言,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把握教学内容的内核,勇于突破教科书。从学生的生活中充分挖掘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撷取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剖析,设置学生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探讨。架起生活与知识、生活与觉悟的桥梁,让生活成为学生形成正确觉悟的不可或缺的媒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自觉磨砺意志”一课时,笔者就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出示了一个真实的事例:某“特差生”以坚强的意志战胜种种困难并最终成才的感人故事。让学生分析、讨论,从面得出结论“培养坚强意志应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等等,进而设置学生中常见的几种情况——如计划背英语单词而不能坚持——引导学生辩析,让学生想办法,出主意,使之进一步明确锻炼意志的方法与途径。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达到使学生从自己、从他人的生活实际中学习经验,汲取教训,形成觉悟,进而以知导行,发展自我的目的。其次,学生的思想品德总是在其生活中认识,生活中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在课堂之外,教师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组织不同类型,不同方式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广阔天地之中,积极地丰富其道德情感体验,体会正确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广阔天地之中落实具道德行为,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