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凡取得巨大成功者,几乎都是历经磨难战胜种种挫折的强者。给大家讲一个铺设海底电缆的故事: 当莫尔斯1844年发明有线电报,使同一块大陆上的彼此隔绝的人们,几乎可以同时知道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时,对远隔重洋的欧亚及美洲两大陆地上的人们,使用电进行通讯,依然是个奢望。 一根电缆能否经受海水的巨大压力,穿越两千多海里的距离,将两块大陆对接进行通讯?对此,没有人有把握。 菲尔德这位年轻的富商.竟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所有的财产及全部精力投入到此项事业中去。 他神速地在英国认购了35万英镑的原始资本,改造了由英美两国政府提供的两艘战舰,分别装上足够铺设两千多海里的电缆,于1857年8月5日,由爱尔兰瓦伦西亚的一个小海港启航,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铺设海底电缆的第一次尝试。 第六天晚上,300多海里长的电缆,在海面上无影无踪地消失,菲尔德第一次铺设海底电缆的尝试,因此而宣告失败。 第二年,菲尔德带着新的勇气和旧的电线再次出发,却在第四天上遇上了狂风暴雨,白白扔掉了200海里长的电缆,再次宣告夭折。 第三次出航已没有人再注意他们这支船队了。然而,海底电缆的第一次铺设成功,就是在这悄无声息的航行中完成的。1858年8月16日,当纽约人第一次接收到英国女皇通过海底电缆发来的贺电时,欣喜若狂,他们为菲尔德举行了盛大的游行,把菲尔德视为英雄。正当人们欢声雷动之时,那根要命的海底电缆突然沉默了。转眼间赞美变成了咒骂,英雄变成了骗子。 海底电缆从此一搁浅就是六年。当人们开始遗忘这件事时,菲尔德却重整旗鼓,第30次远渡大西洋,出现在伦敦。用60万英镑新资本,购置新巨轮,又开始了一次新的电缆铺设。经历了再一次失败之后,终于在1866年7月13日,使美洲到欧洲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 纵观菲尔德铺设海底电缆,失败——挫折——再失败——再挫折……直至成功的过程,使我们认识到:在人生道路上,需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任何企求不经过艰苦努力,一味靠侥幸获得成功,这只能是蠢人的妄想。我们在遇到挫折时,要处变不惊,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我们要坚信光明的前途,不悲观,不动摇,这样才能满怀信心地战胜困难和挫折,向着正确的人生目标迈进。 3.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 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这一问题是本课甚至是全书的一个难点。因为: (1)作为思想教育的热点,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难度较大。 (2)基于中学生的特点,思想上容易犯片面性、绝对化的毛病,加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为这一问题的学习增加了难度。 解决这一难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应明确其理论根据,即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因此一方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另一方面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要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特别是正确对待我国的改革事业。 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坚持以理服人。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例证法、纵向比较法、类比法、谈话法和开展社会调查等方法,力求全面理性地思考和判断分析社会现象。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37页第2自然段至第138页第2自然段。 (1)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未来的共产主义前途充满信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我国用4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l00多年的路程,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2)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满腔热情地支持社会主义事业,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应该看到,作为新生事物的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在坚持自身改革的进程中才能逐步走向健全,定向完善和成熟。所以,我们要反对一切僵化保守的思想和凝固不变的观点,克服安于现状、害怕改革的习惯势力,振奋起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要关心、宣传、支持改革,投身到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