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 【学业达标评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论:议论 B.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 C.律前负汉归匈奴 负:背叛 D.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亲:亲戚 【解析】选C。A项“论”,判罪;B项“当”,判处;D项“亲”,双亲。 2.下列各句中“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C.为降虏于蛮夷 D.何以女为见 【解析】选D。A、B、C三项都是动词,D项是语气助词。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本就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们的亲属,怎能一同治罪呢? (2)你明明知道我不会投降,想让两国相互攻打,匈奴的灾难,就要从杀死我苏武开始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雨雪 (下,动词) B.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分开隔离,动词) C.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苏武,代词) D.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通“弆”,收藏) 【解析】选C。“之”指代“草实”。 5.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天雨雪,武卧啮雪 B.羝乳乃得归 C.乃幽武,置大窖中 D.杖汉节牧羊 【解析】选C。C项中的“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A、B、D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6.下列对该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段主要写单于和卫律为了胁迫苏武投降,对其进行摧残。 B.苏武面对摧残从容对待,到北海牧羊,不忘使节身份,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生存。 C.该段内容写了单于看到苏武在断绝粮食的情况下没有被饿死,感到不可思议,于是他认为苏武是一个神人。 D.本段内容虽然包含的时间跨度大,但作者在写作中注重运用概述,运笔简约,使整篇文章表现得详略得当。 【解析】选C。把苏武当做神人的是“匈奴”,并非仅指“单于”。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1)卫律知道苏武最终也不会被胁迫归降,就禀报给单于。 (2)拄着汉朝的旄节放羊,每天都是这样,旄节上的旄尾都落光了。 三、溽热的夏季,教室里更是让人难以忍受。请运用细节描写,写一段文字,对“热”进行形象的描绘。不少于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教室里好几个月没用过的四个吊扇已经被开到最大档并开始呼呼作响了,乍一听,像是几架小型战斗机在头顶来回地盘旋,老师讲课的声音还没来得及传进耳朵,就已经被卷进了螺旋桨似的,风叶随之被带到了教室上空,漂浮在我们的头顶上,却迟迟不肯沉下来。风叶上积满了灰尘,黑乎乎的,像指甲盖里的黑泥,显而易见是长期没有清理。灰尘在风叶的急速转动下纷纷从高处跳落,在阳光的映衬下,在空中翩翩起舞,然后躲到肉眼看不见的角落里。尘土的味道开始在教室上空弥漫。交结在一起的还有一股子汗味,让人不由想起盛夏时节杨梅林里掉落在地上的杨梅开始霉变时的味道。男同学们个个都像从蒸笼里出来,头顶上还冒着热气,豆大的汗珠刚刚渗出来,就被绯红脸颊上的滚烫的温度蒸发成看不见的气体,在教室里四处飘荡。 【素能综合检测】 一、积累运用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假:代理的,临时的 B.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暗地里 C.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幸:幸运地 D.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除:台阶,此指门与屏风间的通道 【解析】选C。幸:希望。 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法令亡常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去草实而食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