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江苏2008~2009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于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塑料购物袋微不足道,但是,关于塑料购物袋的公共政策却不是小政策。环保人士称,塑料购物袋限令出台,与近段时间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和能源紧张有关,每生产1吨塑料,需消耗3吨石油。节约能源是一方面,拿什么来替代塑料购物袋是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后,肯定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有人认为,抑制消费只是可供选择的途径之一,根本出路在于尽快找到传统塑料的替代品。然而,环保专家并不提倡“以纸代塑”,虽然纸包装可生物降解,能够重新加入自然界的循环,但在生产和回收再利用过程中,纸制品产生的污染比塑料多好几倍,有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再者,如果用纸包装代替塑料包装,要在纸里面添加塑料、铝箔等物质,这样又会增加能耗,回收处理也更加困难。塑料包装不但价格便宜,而且具有材料质轻、透明、强度大、防水、防油、耐腐蚀等特性,这些是纸制品所不具备的,于是,就有人认为,塑料购物袋并不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缺乏良好的回收渠道和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是造成“白色污染”的根本所在,应当在回收处理的环节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管怎么说,塑料购物袋的有偿使用制度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共政策,是抑制塑料购物袋使用的有效途径。还有人说,只要你是消费者,就难以摆脱塑料购物袋的“纠缠”,因为塑料购物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对于我们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拒绝“白色污染”的习惯。面对“白色污染”的挑战,任何人都无法置身事外,需要进行一种刻意的或者强制的改变。环保专家说,假如“白色污染”得不到有效的治理,终有一天,满世界的白色将吞没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使用禁用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很快就会被看成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陋习,倘若在构建节约型、环保型社会的视野下,审视习惯和习惯的改变。在使用商家提供的塑料购物袋成为时尚的那一刻,带兜子提篮子购物的“节俭性”习惯悄然间被弹出了历史舞台,并很快地习惯了“消费性”,甚至享受着其中的奢侈。从“节俭性”到“消费性”容易,逆转肯定会遭遇阻力。阻力来自于每个人的内部,甚至会形成一种阻抗的力量,这样,“节俭性”能否重返我们的生活,不单纯取决于理智的力量,更需要来自社会的压力。虽说经济的魔力是巨大的,但却不是行为准则的最后“底线”,在道德层面对行为的约束,法律比经济更为有效。也就是说,“法律手段”的力度可以弥补“经济手段”的限度,告别“白色污染”,形成良好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不仅要有“经济手段”的抑制,更需“法律手段”的干预。   19.下列表述,不属于“环保专家并不提倡‘以纸代塑’”的原因的一项是(2分) A.纸制品不具备塑料包装的价格低、材质轻、防水、耐腐蚀等特点。 B.纸包装虽然可生物降解,但其生产和回收再利用过程中,也会有很大的污染。 C.纸包装虽可替代塑料包装,但里面也要添加塑料、铝箔等物质,更不易于回收处理。 D.塑料购物袋被禁后,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相应程度的不便。 20.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塑料购物袋是人们公认的造成“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因此我们应建立良好的回收渠道和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 B.人们的习惯由“节俭性”向“消费性”的转变可以说是开始于20多年前南方商家为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之时。 C.《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已经下发,2008年6月1日起,人们买东西时将不再得到塑料购物袋。 D.只要我们能够找到传统塑料的代替品,就可以彻底治理“白色污染”而不必抑制消费。 21.塑料购物袋被称之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发明”和“二十世纪最糟糕的文明”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加以概述。(6分) ▲ 22.文中说“关于塑料购物袋的公共政策却不是小政策”,结合全文,简要阐述作者这样说的理由。(6分) ▲ 七、作文(7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著名作家邓一光最近推出力作《我是我的神》,这部小说讲述了巨大历史变革下两代人的命运,以及他们对自由的向往和追寻,主人公乌力天赫与乌力天扬,一个在传奇中隐姓埋名,一个在世俗中起落沉浮,他们对人类苦难的终极追问、对虚伪的决不妥协,从不同方面揭示了人类面临的精神困境。对于这部小说,评论界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一部精神史,是自我精神在宏大历史和庸常生活之间觉醒、挣扎、存续、自证的历史。”也有人认为“这部小说中着力渲染人对于自己精神的体认的过程,‘认识你自己’的过程,片面夸大了人的自我救赎的功能。” 评论界的争议,其实也是时下认识自我的社会心态和价值判断的折射。对此,你有哪些经历和故事,有什么感想?请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B(A.xiān/qiàn chuāng/chuàng gū B .sì/cì mó/mú gàn/gān C.dī zhì/shì ài/yì D.zhàn/jiàn huán/yuán yǔn) 2.B 3. D(A将“宣布”后的“的”去掉;B“目前的当务之急”重复;“C将“固然”放到“我们”后。) 4. A(①回复;③压倒,超过;⑤含蓄;⑥回旋而上) 5.A(B恨:遗憾;C期:注定;D辩,同“变”) 6. C(A指代词/语气词,或许;B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连词,来;D但是,转折关系/并列关系) 7. D(A形容:形体,容貌;成立:成人,自立;B告诉:报告,申诉;意气:情意;C其次:它的岸边;发愤:抒发愤懑;D果然:吃饱的样子;自裁:古今同义) 8. (1)上海地铁图书馆(1分)损失惨重,一个月流失1/4图书杂志(1分),此事引起社会热议(1分)。(2)①这仅仅是丢书吗?丢失的不是整个社会的诚信吗?(2分) ②有人读书总比无人读书好啊!(1分) ③可以在进站时登记,出站时归还;车站可以利用广播等加强宣传。(2分,只要合理即可) 9.D(疾,憎恨,厌恶) 10.A(A“以”,介词,因为;B“之”分别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和动词/往,到;C“而”转折连词,但是/表修饰;D于是,就/却,竟然) 11.C(“始终没有得到皇上赏识”错) 12.(1)他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数”1分,“使”1分,“称”1分)(2)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白”1分;“书”1分;“弗之劾”宾语前置1分)(3)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奚以……为,1分;之,1分;南,1分) 13. (1)都表达了思乡念亲的感情,都运用了想象描写(或虚写)的手法。)(每点1分)(2)不重复(1分)。(1)从形式上看,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回环,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上的回环往复之妙。(1分)(2)从内容上看,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突出了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深婉、隽永,余味无穷。(2分)【提示:第一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是诗人现实中的背景,它点明诗人当时所在的时空位置:秋天、雨夜、巴山;也是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情愁的写照。第二次出现“巴山夜雨”,是在诗人的想象中和记忆中,营造出了一个温馨浪漫的场面。 重复“巴山夜雨”是因为幸福需要对比和映照,在与过往不幸或者愁苦的比照中,现时的幸福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在诗人写下这样的诗句的时候,他实际上还是在“此时”遥望“彼时”的幸福,因为巴山夜雨还没有从现实的背景转化成回忆的背景,他只是在此时想象着、憧憬着自己在不远的未来,可以以那样的方式,幸福地遥望此时。但即使只是一种对幸福的遥望,也已经让诗人沉浸在某种幸福之中了。夜色中的巴山、池塘里的秋水,也因此被抹上一层诗意的美丽。】(3)湿和寒(1分),表现了望月时间之久,思念之情之深(1分)。 14. (1)茕茕独(孑)立,形影相吊(2)晓来谁染霜林醉(3)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4)水击三千里 15.中国历代文人(1分)难以实现的(1分)为国家社稷、山河家园效力(1分)的理想和抱负(1分)。 16.从追求功名(1分)到关注民生(1分),这是一个艰难的转变过程(2分),杜甫跨越了这个过程,就从一般诗人成为了诗圣(2分)。 17.反衬杜甫的艰难和认真,突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2分)全文以第二人称行文,以浓烈的抒情色彩,抒发了作者对诗人的不幸人生的同情和对诗人高尚人格的热情赞美。(2分) 18.杜甫关注百姓,关注国计民生;杜甫有为国效力的理想;杜甫对文学有执着追求。(每点2分) 19.D。原因是“然而”后面的内容。 20.B。 A塑料购物袋并不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缺乏良好的回收渠道和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是造成“白色污染”的根本所在,应当在回收处理的环节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C有偿使用塑料袋;D说法太绝对。 21.它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1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1分)而且风靡全球(1分)。 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1分),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2分) 22.①与近段时间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和能源紧张有关;②尽快找到传统塑料的替代品,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③在构建节约型、环保型社会的视野下,审视习惯和习惯的改变;④不仅要有“经济手段”的抑制,更需“法律手段”的干预。(每点2分,只要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23.参照08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54分切入。参考译文: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文学才华的人)。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就上奏章说: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
    晋武帝阅读《陈情表》后说:“李密的名声,不是徒有虚名。”于是就停止召见他。后来刘氏去世,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再一次征用他到洛阳做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候,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魏,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细碎具体?”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细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自己相匹敌,因此说话细碎。”张华认为他的话对。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到汉中担任太守,自己认为失去了万分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人们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回家种田。在上清清楚楚,这话怎么能这么说。”武帝很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