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2009.11 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全为选择题,36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为非选择题,114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栈(zhàn)桥 狭隘(yì) 鹰隼(sǔn) 绚(xiàn)丽烂漫 B.谂(shěn)知 浸渍(zì) 镌(juān)刻 悄(qiǎo)无声息 C.剥(bāo)落 栖(qī)息 船坞(wù) 偃仰啸(sù)歌 D.弥(mí)补 粗糙(zào) 椽(yuán)笔 外强中干(g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文身 里程碑 防患未燃 恰如其分 B.编辑 白芨桨 陨身不恤 稍纵即逝 C.辐员 瞭望台 桀骜不驯 姗姗可爱 D.盘踞 金刚钻 其貌不扬 举案齐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蜕化了。 B.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让人不禁置疑“团结就是力量”的概括。 C.“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耸人听闻。 D.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许多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六方会谈在危机与转机的反复中曲折前进,其根本原因是朝美在战略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并相互较量的结果。 B.现在,有些网站可以提供免费的个人主页,你只要将想要公布于众的个人信息放在指定的位置上,网民们就可以从中了解到你的个人情况。 C.在西部大开发中,一些“老区”的领导已经认识到了改变产业结构的重要,他们希望再造一个更为辉煌的未来。 D.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网虫”的人数激增。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像火焰,像钱币,像玫瑰,像河流,像死神玄虚的印符……那些图案,始终受到造物主的青睐。 B.盒子外配植白茅:当地最常见的野草,渲染着洪荒与历史的气氛。 C.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D.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牛郎织女》传说的蕴含与流传的广泛性《牛郎织女》的传说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中孕育时间最久,产生时代最早,最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特征,在海内外影响最大的一个。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说,这在世界民间传说中都是少见的。说它孕育时间最久,因为它的两个主要人物的名称和身份特征分别来自原始社会末期秦人和周人的两个祖先;说它产生时代最早,因为它的故事产生于秦汉之际,定形于汉代末年;说它最集中而典型的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特征,因为故事的两个人物牛郎、织女事实上是我国从史前时代直至近代农业经济社会中男耕女织的社会特征的代表。中国长久的农业经济在世界上是比较典型的,而《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正反映了这一特征;故事中的王母或玉帝既是家长的象征,又是国家政府的象征,又是神灵的象征,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中国的男子,普通要受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即:(一)由一国、一省、一县以至一乡的国家系统(政权);(二)由宗祠、支祠以至家长的家族系统(族权);(三)由阎罗天子、城隍庙以至土地菩萨的阴间系统以及由玉皇上帝以至各种神怪的神仙系统——总称为鬼神系统(神权)。至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还受男子的支配(夫权)。”那么,《牛郎织女》故事中的玉帝或王母,便是政权、族权、神权的代表,是中国农民几千年中所受压迫力量的象征。相对来说,夫权的统治在广大劳动人民中不象上层统治阶级中那样突出,因为在农业劳动中男女双方都从事劳动,因而在家中也都有发言权。而且,劳动人民是热爱自由的,所以在这个故事中,不但没有男子对妇女的压迫、歧视的情节,而是表现出他们共同为争取自由幸福的生活进行不懈努力的状况,反映出对爱情的无限忠贞。这种精神,同大量民歌中所反映的精神是一致的。而且,这个传说还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所谓“门当户对”的门阀制度和门第观念的批判;作为农民形象代表的牛郎以王母的孙女为妻,也反映了上层社会中妇女没有地位,男子对女子缺乏真诚爱情,因而青年妇女更希望与淳朴的农民为妻的实际。这些都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中深层的问题,已涉及对整个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批判。说它是我国民间传说故事中流传最广的一个,因为它不仅在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的广大地区,包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南方的苗、瑶等少数民族中也有他们的流传版本,同时在日本、韩国、越南、东南亚地区也广泛流传。比如日本不但牛郎织女的故事广为流传,而且有不少诗歌作品歌唱这个故事,据我们初步掌握,就有100多首。而且,在日本的仙台,七月七日是一个十分盛大的节日,带动了仙台的旅游文化。说它影响最大,因为它形成了流传两千多年,涉及好几个国家的“七夕节”。由此产生了无法统计的诗、词、曲、赋、文作品和小说、曲艺、戏剧。历代咏牛郎织女的诗作数不胜数,我国的各个剧种中也都有《天河配》、《牛郎织女》的剧目。(选自《先周历史与牵牛传说》,2009年第1期《人文杂志》) 6.下列对题目中“蕴含”一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郎织女》两个主要人物的名称和身份特征分别来自原始社会末期秦人和周人的两个祖先。 B.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中深层的问题。 C.《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涉及到对整个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批判。 D.《牛郎织女》的故事形成并流传了两千多年。 7.对“最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特征”的依据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牛郎、织女是我国农业经济社会中男耕女织的社会特征的代表 B.故事中的王母和玉帝象征了家长,也象征着国家,更象征了神灵。 C.故事反映了上层社会中青年妇女没有地位,男子对女子缺乏真爱,而青年妇女更希望与淳朴的农民为妻的实际状况。 D.它在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南方的苗、瑶等少数民族中也有流传版本。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牛郎织女的传说孕育于原始社会末期秦人与周人的两个祖先,产生于秦汉之际,定形于汉代末年。 B.中国的农业经济是世界上比较典型而长久的。 C.牛郎织女的传说反映了我国古代对所谓“门当户对”的门阀制度和门第观念的批判。 D.《牛郎织女》所表现出的对爱情的无限忠贞是中国古代民歌共同的主题。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张仪已学游说诸侯,遂入秦。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秦欲伐齐,齐楚从亲,于是张仪往相楚。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计无便此者。”楚王大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之。楚王怒曰:“寡人不兴师发兵得六百里地,群臣皆贺,子独吊,何也?”陈轸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楚王曰:“有说乎?”陈轸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而两国之兵必俱至。善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不与吾地,阴合谋计也。”楚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于是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 张仪至秦,佯失绥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下秦。秦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于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割地反以赂秦,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王国尚可存。”楚王不听,卒发兵而使将军屈匄(gài)击秦。秦齐共攻楚,斩首八万,杀屈匄,遂取丹阳汉中之地。楚又复益发兵而袭秦,至蓝田,大战,楚大败,于是楚割两城以与秦平。 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 事:做事 B.于是张仪往相楚 相:任国相 C.虚上舍而自馆之 馆:安排住宿 D.折节而下秦 下:委屈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 A.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娘以指叩门扉 B.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C.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 夫列子御风而行 D.今闭关绝约于齐 其制稍异于前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张仪欺诈权变之术的一组是( ) ①张仪已学游说诸侯 ②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③善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 ④佯失绥堕车,不朝三月 ⑤于是遂闭关绝约于齐 ⑥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②③⑥ 12.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仪以其欺诈权变之术、成竹在胸的韬略以及善于借物的本领,出色完成了“相楚”使命。 B.陈轸老谋深算、料事如神、直面陈言,是楚国的耿介衷肠之臣。 C.本文虽只有几百字,却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余波,其中还不乏戏剧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几乎具备后世小说的全部特征。 D.由本文可知,楚王愚蠢贪婪、刚愎自用又感情冲动,终于落得个折兵损将、国破身亡的下场。 第II卷(选择题 共114分)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国尚可存。(4分)(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分)(3)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4分) 1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词。(4分,每个0.5分)(1)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2)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3)后五年,吾妻来归 (4)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5)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6)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7)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8)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