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为议论文(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 福建省南安一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答题卷 一、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背诵(每题1分,共10分) 1、 , 。 2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4分) 2、(5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共15分) 1、(1)(4分) (2)(3分) 2、(1)(4分) (2)(4分) 二、文学名著阅读,文化经典阅读(27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5分)( )( )2、(5分)( ) (二)文化经典阅读。(17分)1、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10分) (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含义。(4分) ①( )②( )③( )④( ) (2)(3分)( ) (3)(3分)( ) 2、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7分) (1)(3分)( ) (2)(4分) 三、现代文阅读(14分) 1、(5分)( ) 2、(4分) 3、(5分) 四、语言文字应用(5分) 1、(1)(1分) (2)(1分) 2、(1)(1分) (2)(1分) (3)(1分) 福建省南安一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背诵(每题1分,共10分) 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长使英雄泪满襟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5、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6、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9、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10、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1)(4分)假如他的心中坦然舒适,不因为外物的影响而伤害感情,那到什么地方去没有快乐呢? 使:假如(1分) 如《阿房宫赋》中的“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 如《六国论》中的“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其中:他的心中(1分) 考察古今异义 以:因为(1分)如《六国论》中的“不赂者以赂者丧” 适:到(1分) 如《逍遥游》中的“适百里者,宿舂粮” (2)(5分)即使他们用蓬草编门,用瓦瓮做窗,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更何况能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濯,(能够)观赏西山的白云,(能够)穷尽耳目见到美景使自己安闲快乐呢! 蓬户瓮牖:用蓬草编门,用瓦瓮做窗(1分)如《过秦论》中的“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瓮牖绳枢: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户枢。 濯长江之清流: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濯 状语后置(1分) 濯:洗濯(1分)如《离娄上》第八章“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胜:美景(1分) 大意一分 【参考译文】 从前,楚襄王带着宋玉、景差游览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襄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好痛快啊,这阵轻风!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够和您共同享有呢?”宋玉这话大概是有所讽刺吧。风没有雌雄的分别,可是人却有得志不得志的变化。楚王感到快乐,而百姓感到忧伤,这是由于人的处境不同罢了,跟风有什么关系呢?士人活在世上,假如他的心中不得意,那么,到哪里去不会有忧愁呢?假如他的心中坦然舒适,不因为外物的影响而伤害感情,那到什么地方去没有快乐呢?现在,张君不把贬官当作忧患,在处理完公事之后,便纵情于山水之间,这大概是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吧。即使他们用蓬草编门,用瓦瓮做窗,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更何况能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濯,(能够)观赏西山的白云,(能够)穷尽耳目见到美景使自己安闲快乐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连绵的峰峦,幽静险陡的山谷,辽阔的森林,参天古树,清风吹拂,明月高照,这些都是使多愁善感的人所不能忍受的东西,哪里看得出它是能够使人快乐的呢?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共15分) 1、(1)(4分)凉(1分)诗人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1分),既写天凉(1分),又写心境的凄凉(1分) 考察“品味诗歌的语言”这一内容,如《一剪梅》中的“独上兰舟”中的“独”既指独自一人登上兰舟,又指内心的孤独 (2)(3分)诗人描写了床上之月、天上之月,梧桐、凉床(1分),渲染了凄凉的氛围(1分),表达诗人的孤寂的情怀。(1分) 考察“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这一内容,如《登岳阳楼》课后练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 2、(1)(4分)第一首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2分)。 考察“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这一内容 (2)(4分)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2分),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考察“诗歌的表达技巧“这一内容,如〈〈越中览古〉〉中的今昔对比 二、文学名著阅读,文化经典阅读。(共27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5分)(A E) A.错,应是先弃袍后割须。详见每周小测(九)选择题1、B和简述题2 B.详见每周小测(十)简述题第3题,第7题。 C.详见每周小测(十三)选择题E D.详见每周小测(十五)选择题D。 E.邓艾改为钟会,损伤无数人马错,应是“但见阴云中人马杀来,比及迫身,却不伤人,只是一阵旋风而已”。详见每周小测(十七)简述题2 2、(5分)(二选一) (1)刘备见关兴、张苞屡立大功,说以前的将领老迈无用。(2分)黄忠听后不服老,前去杀敌。他斩了史迹又打败潘璋。关兴、张苞劝其回营,他不听(1分)。次日,与潘璋大战,不要他人助战。潘璋假意败走,黄忠追赶,中了埋伏,被马忠射中肩窝,被救回营后去世。(2分) 详见每周小测(十二)简述题4 (2)张昭(1分)。刘备必定奋力为关羽报仇,东吴危险(1分)。张昭让孙权把关公首级送给曹操,让刘备以为是曹操指使而发兵曹操(1分)可是曹操在司马懿的提醒下,破识东吴嫁祸的阴谋,(1分)于是刻香木作为身躯配关公的首级,用王侯礼仪厚葬,亲自拜祭,赠荆王。(1分) 详见每周小测(十一)选择题2、E (二)文化经典阅读(17分) 1、(1)(4分) ①确实、的确 如《六国论》中的“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②怎么,哪里 每周小测九 ③或者 如〈〈伶官传序〉〉中的“抑本其成败之迹” ④辟通避,避开 每周小测(十四) (2)(3分)(D ) A “于”介词,引出处所,译为“在” 详见每周小测(十二) B “为”动词,译为“是” 详见每周小测(十四) C “是”代词,译为“这” 如《六国论》中的“是又在六国下矣” D 第一句“乎”为语气助词,译为“吗”; 第一句“乎”为介词,相当于“于”, 引出处所,译为“在” 详见每周小测(十七) (3)(3分)(D) 以: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这是个表因果的句子,详见每周小测(九) C: “也”的用法详见每周小测十一 2、(1)(3分)D 孟子对失节而事父母是鄙弃的,“守身”才是根本 (2)(4分)孟子认为侍奉父母最重要。做子女的失去自己的节操,这会使父母颜面扫地,并不是真正的孝顺(1分)。做子女的应该正道直行,守身为大,爱护自己,让父母放心,这才是真正的“事亲”(1分)。侍奉父母不仅是对父母口体的奉养(1分),而且要对父母心意的奉养,尊敬父母(1分) 三、现代文阅读(14分) 1、(5分)DE【D原文第四段末句是说“应该”成为一种时尚,并非实然判断。E第六段“读书”应为“阅读经典文本”,“读书”的范围比“阅读经典文本”大】 2、(4分)【凡是文化经典,就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它是转移现在浮躁的社会风气的需要,(1分)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需要,(1分)改变个人气质、提高个人修养的需要,(1分)提高文化素质,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需要。(1分)(每点1分】 11(5分)【文化主体指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文化精神指的是民族文化传统。(2分)如阅读《西游记》时,我们应传承和发扬孙悟空不畏强权、不怕苦难、勇于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而应摒弃小说中的封建迷信等糟粕思想。(3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 四、语言文字应用(5分) 1、(1)(1分)如果是不动脑筋地读,读的遍数再多,终究还是浮在表面;而对那些浅显的文章,又何须读上百遍? (2)(1分)谁知这一别对方都干了些什么,有时时间并不能改变一个人;纵使能改变,又焉知一定是向好的方向? 2、(3分)(1)马忠 (2)关羽 (3)袭人 【网上作文】 莫畏浮云遮望眼 人言可畏: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人言可信:季布一诺,胜金千两。人言可敬:诤诤谏言,可鉴得失。在人的一生中,总要面临诸多流言、谎言,誓言、诺言;诤言、畏言,但路还是要自己走的,郑燮云:“任尔东南西北风”,辩别人言,去伪存真,方能踏平坎坷成大路。 面对人言,有以止之,殊不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纣恶于人言,比干挖心,箕子装疯,朝臣战战兢兢,最终将士阵前倒戈,商纣自焚鹿台。周厉王止谤,百姓道路以目,终于川壅土决,百姓暴动,流放厉王于彘地。后来的朱明王朝把禁止人言制度化,东厂西厂锦衣卫特务横行,箝制百姓官员的言语,禁锢子民的思想。 面对人言,有人察纳雅言,也有人偏信则暗。邹忌讽谏,齐王广开言路,最终战胜于朝廷。魏征逆耳忠言,太宗行之无邪,感叹得魏征如同得铜镜。唐玄宗任用姚崇、房景,兼听则明,创出一片开元盛世。后来李林甫阿谀奉承,排挤贤臣,玄宗偏听则暗,任用安禄山为节度使,为“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面对人言,还有的人刚愎自用,不听不顾恣意妄行。宋人要远游至楚,勒马驾辕向北而去。有人说楚在南方而你在向北走。宋人说: “我的马是千里马。” “那楚国不是越来越远吗?” “没问题,我准备的钱多。” “那楚国也是在南方啊。” “没问题……” 至今,不知道这位宋人到没到楚国。 人言只能是人生路上的灯光,而人生的道路只能自己选择。正如小马不能只听老黄牛的意见,也不能只听小松鼠的劝告。只有自己淌过去,才能知道前面的水有多深。 被誉为“十一世纪中国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在革新派与保守派扑朔迷离的言论争执中感叹:“莫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走自己的路,正视人言,就不怕迷乱了眼睛 题目集锦:《一言•一生》《人生因人言而充实》《活在人言中的人生》《人言不能左右人生》《可敬之人言可敬》《请和陌生人说话》《人言不能左右人生》 人生与人言 高二(15)班 王天鹏 人生就像一局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不假思索就乱下“棋子”,不听人言,可能人生就满盘皆输。善用人言,灵活地“排兵布阵”,那么你就是人生的赢家。但一味地听信人言,人云亦云,棋子就落得犹豫不决。到头来,人生只会在徘徊中逝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