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试题 语 文试 题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Ⅰ卷( 45 分)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先妣(bǐ) 至莫(mò)夜月明 长号(hào) 汝识(zhì)之乎 B . 修葺(qì) 梵(fàn)语 济南(jǐ) 汶(wén)水 C. 洁癖(pǐ) 盖音谬(miù)也 湮(yān)没 喟(kuì)然长叹 D. 贿赂(lù) 呱呱坠地(guā) 遏(è)止 比拟(nǐ) 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祸患 贿赂 凯旋 目见耳闻 B . 云霄 臆断 澎湃 亭亭如盖 C.归宁 门扉 逡巡 激昂大意 D.缙绅 仇雠 窈然 苍山负雪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暴秦之欲无厌 B. 须臾成五采 C.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D.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B.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又少 C.后五年,吾妻来归 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安能屈豪杰之流 B.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C.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其 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6.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C.想到一边喊“为人民服务”,一边用公款填饱酒囊饭袋的所谓公仆,不由你不生气。 D. 张继钢先生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而导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10月9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与四川腾中重工有限公司联合宣布,双方当天在底特律就通用旗下悍马业务的出售签署最终协议。 B. 包括《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在内的媒体对挪威诺贝尔委员会9日宣布200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为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大感意外。 C. 紫禁城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文化历史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 D. 此次甲型H1N1流感主要依靠的是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擅长史论,文笔纵横姿肆,《六国论》是其代表作。 B.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C.归有光是明代著名的古文家,世称震川先生。《项脊轩志》着重记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是归有光的散文名作。 D.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范仲淹,在他的名篇《岳阳楼记》中提出了正直的士大夫立身行事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0题。我们今天吃的现代口香糖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 30-40年代。它其实是一个“歪打正着”的发明。墨西哥有一种能长出树胶的人心果树,当地人常把这种树胶放在嘴里嚼来嚼去。后来,一位墨西哥将军把这种树胶带到了美国,想让发明家把这种树胶变成橡胶的代用品,经过多次试验仍以失败告终。但是,托马斯·亚当斯和他的儿子是有心人,他们仿效着这位将军,把树胶放在嘴里嚼,觉得挺好玩。后来,亚当斯父子又把这种树胶掺进热水,搅拌成黏稠状,再加入香料,揉成一个个小圆球,送到药店去卖,很多人都买回咬嚼,并称这些小圆球叫作亚当斯的口香糖。从此,各种各样的口香糖就在全世界流行起来。除了能清洁牙齿,保持口腔清新,强健脸部肌肉外,科学家还给口香糖开发出一些新功效。比如“药用”口香糖,就是在咀嚼口香糖的过程中,让口香糖中加入的药用成分慢慢释放出来。此外,口香糖对人起的心理作用也不少。心理学家分析,人们喜欢嚼口香糖有三个原因:其一,排除孤独和烦躁:其二,解除紧张感:其三,通过嚼咬发泄内心的恼怒。不管解释是否正确,反正对许多人来讲,口香糖是他们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的亲密伴侣。然而,人们对口香糖的态度又是爱恨交织的,因为它不单单是个人的口味爱好,而已然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城市街道上、公共座椅上,到处都能碰到恼人的口香糖残留物,以至于环卫部门不得不耗费巨资清理它们,除非像新加坡政府那样根本就把口香糖拒之境外。不过,现在英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不粘且能自动降解的口香糖,其奥秘在于基质中加入了一种新型聚合物,让它给本不溶于水的胶质穿上一件“亲水”的外衣,让它易溶于水,且易于从物体上脱落。测试表明,咀嚼这种口香糖20分钟后,把它们粘到街道路面上,24小时内就全部消失。这种不粘口香糖有望明年即可投产,将既可以满足人们的口味之需,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9.下列选项中对口香糖作用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口香糖能清洁牙齿,保持口腔清新,强健脸部肌肉。 B. 对许多人来讲,口香糖是他们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的亲密伴侣。 C.“药用”口香糖,能在咀嚼口香糖的过程中,让口香糖的药用成分释放出来。 D.口香糖能排除孤独和烦躁,解除紧张感,还能通过嚼咬发泄内心的恼怒。 10.下列四句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口香糖最大的作用是保健作用,如能清洁牙齿,强健脸部肌肉等。 B.口香糖是托马斯·亚当斯和他的儿子在19世纪 30-40年代发明的。他们把这种树胶掺进热水,搅拌成黏稠状,再加入香料,揉成一个个小圆球,这就是最早的口香糖。 C.人们对口香糖的态度是很复杂的,因为它不只是个人的口味爱好,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D. 英国科学家已经发明了一种不粘且能自动降解的口香糖,他们在基质中加入了一种新型聚合物,这样胶质就能易溶于水,且易于从物体上脱落。 三. (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年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破灭之道也(规律) ②率赂秦耶(全部) ③固不在战矣(所以) ④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⑤诸侯之所亡(灭亡)⑥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 A .①③⑤ B.①②⑤ C. ③④⑤ D.②④⑥ 1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赂秦而力亏 而秦兵又至矣 B. 破灭之道也 暴秦之欲无厌 C. 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 D.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老予伯夷列传第一》) [注]①由、先:人名,指许由、务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就。⑤徂:通“殂”,死亡。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扶而去之 去:使……离开 B.天下宗周 宗:祭祀 C.我安适归矣 适:往,到 D.余甚或焉 或:通“惑”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B.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且七十子之徒 D.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其孰能讥之乎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吴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 B.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弑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C.伯夷、叔齐及好学的颜回早早去世,而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往往寿终正寝,这使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 D.作者认为因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为世俗之人,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 第 Ⅱ 卷(共105分)四.(23分) 16. 将上面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分) ⑵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3分) ⑶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4分) 1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 分 )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 。 18.名句名篇填空。(7分) ①.苏洵写作《六国论》目的不在于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而在于警告宋朝统治者勿蹈六国灭亡的覆辙,文章最后归结历史教训的一句是 。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③. 后秦击赵者在,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 ④.《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 ,自然之理也。 ⑤.三五之夜, ,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五.(13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9~22题。 宋朝的雨 (1)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 (2)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 (3)我建议你去苏堤。 (4)雨在一切无遮无拦的去处跳着欢快的舞蹈。伞是丝绸做成的,你为自己撑开一片无雨的天空,而一个遥远的背景,正渐渐向你推近,撑着绸伞的你便和雨帘里淡淡的灯光一起变成这个背景的过客。宋朝正悄悄向你走来。你跨过第一座拱桥,你就走进了宋朝的雨里。 (5)呈现在你眼前的是l090年仲春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一堤的翠绿烟似地漫泅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 (6)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太守为后人留的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不亚于苏堤春晓。 (7)苏东坡决意整治西湖的念头始于l071年。这一年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官至通判。他在巡视西湖时,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湖的十之二三,他虽有心治理,但通判的官位尚无决策权,欲有作为而无作为,苏通判满腔抱负都化作了天才的诗意。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 (8)机会终于在时隔18年后降临到苏东坡身上。l089年,苏东坡再次赴任杭州,任知州。到任的次日,苏东坡重游了西湖,面对的西湖湖面已有一半成了葑田,忧虑之情油然而生。回到府上,挥笔写下了“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调疏”的感叹。叹毕,苏东坡组织人力调查踏勘。于次年4月,向当朝皇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的奏议,开篇就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且预言:“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苏东坡在上书中还从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方面列举了西湖不可荒废的五条理由。其中讲到:城中饮水来自湖水,如果西湖都变成葑田,则举城饮水断源;城中运河赖西湖挹住,若湖水不足,必取借钱塘江之水,而江潮多沙,河道淤塞,数年淘河一次,官吏借此欺民,为民大患;杭州产名酒,每年酒税为全国第一,如果西湖浅涸,酿酒必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