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高二2009—2010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答题卷
    第I 卷(选择题,共36分) 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总分
    答案
    第II 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13.翻译划线的句子。(10分) ① (3分) ② (3分) ③ (4分) 14.诗歌鉴赏(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填空(6分) ① ⑤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分)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9.(1)形式: (2分) (2)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0.正确排序是: (4分) 21.①《红楼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曹雪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4分) ① _____ ③ 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60分) 题目:
    800字
    高二2009—2010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C(A项,俜pīng,窕tiǎo,当dàng;B项,悄qiǎo仲zhòng拙zhuō;D项,噎yè纶guān) 2.B(A项,沧海,瓜洲渡,殒命;C项,寒暄,即使,两全其美;D项,锻炼,昭然若揭) 3.D(D项,“皇帝女儿不愁嫁”表示其自身条件很好,或者讽刺自恃条件优越而不思努力,用以批评因循守旧的思想,符合题意;A项“二三其德”形容三心二意,与题意不符;B项“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而题目中的女子是十七八岁;C项“石破天惊”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使用对象有误,可改为“翻天覆地”) 4.B(A项把分号改为逗号;C项把省略号去掉,“等”不能与省略号同用;D项把句号放到引号外) 5.A(①⑤都运用了借代和比喻;②④是兴;③⑧是比喻;⑥⑦是用典) 6.D(例句与D都有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之感) 7.A(A项中“让读者欲定关系又难定关系的全部环境变得简洁”,其中“难定关系”不符合原文中“不欲定关系”,“简洁”不符合原文中“缩改为单线的说明”,作者的观点是不赞同那种英译诗) 8.B(不可以评价他们的做法是“积极努力”,因为作者不赞同语言学家的做法,文中称之“削足适履”) 9.B (A项“完全可以置身于真实的世界”不正确,而文中的表述是“合乎真实世界里我们可以进出的空间”;C项,后者“把经验的真质给解体了”,是不适合解读古典诗歌的;D项,语言学家们“指责中国语法”以及“配合西方的文法”是“矫枉过正”,并非完全是因为西方思想压迫后的无奈选择) 10.C(“怪”应该是“觉得奇怪”的意思) 11.C(采用排除法,④属于桓谭的行为) 12.A(“怒斥”一词言重了,而且也不是面责)【译文】宋弘,字仲子,京兆郡长安县人。光武帝即位,授予宋弘太中大夫的职务。建武二年(公元26年),宋弘代替王梁担任大司空,并被封为旬邑侯。他把所得到的租俸都分送给了远近亲戚,家中却没有一点积蓄,这种清廉的风格受到了世人的好评。 光武帝曾经向宋弘了解国内通博之士,宋弘便推荐了沛国的桓谭,称他才学广博,几乎可以赶上杨雄与刘向刘歆父子。光武帝于是任命桓谭为议郎、给事中。此后光武帝每次宴会,总是叫桓谭弹琴,因为他很喜欢那种美妙的轻音乐。宋弘知道后,心中便不高兴,后悔当时推荐了桓谭。有一次宋弘伺得桓谭从宫中退出,便派了一名属吏去传唤桓谭,自己则整整齐地穿上朝服,坐在大司空府堂上,桓谭进来后,宋弘并不请他入坐,责任道:“我之所以推荐您,是希望您以道德辅佐君王,但你现在几次向皇上演奏郑卫淫声,损害了《雅》、《颂》正音,这不是忠正之士应当做的。你能够自己改正吗?还是叫我依法纠举呢?”桓谭一再叩头认错,过了好久,宋弘才让他离开。后来光武帝大会群臣,又叫桓谭弹琴。桓谭看见宋弘也在坐,便显得非常不安,弹得也不像平常那样熟练自如。光武帝奇怪,便问其中的缘故。宋弘便离开座位,摘下官帽,向光武帝认错:“臣下之所以推荐桓谭,是希望他能够以忠正之节引导君王,可是现在他叫朝廷耽迷于郑卫淫乐,这是为臣的罪过。”光武帝一听,脸色舒缓,马上向宋弘道歉,让他戴上帽子。此后便不再让桓谭担任给事中的职务了。宋弘共推荐贤士冯翊、桓梁等三十余人,其中有一些人相继担任了公卿大臣。 13.(1)靠什么明察这个问题? 【说明】重点词“何以”、“察”(3分) (2)近臣善,那么百官就能明确各自应该做什么,善恶从而分明。(3分)(3)这话,确实啊!善的得到进用,那么不善的就无从进入(朝廷)。【说明】翻译重点在“也”、“信”、“进”、“入”、“无由”。第一句译为“这话确实不错啊!”“这话说得实在啊!”也可以。“信”译为“可信”不对。第二句译成一般原理也可,如将“进”、“入”只泛泛地理解为“进去”(不涉及朝廷)应算对;采用意译也可,如将“无由”译为“没有因由”、“没有条件”等也应算对。(4分)【参考译文】 齐景公向晏子问道:“处理政事担忧什么?”晏子回答说:“担忧善恶不分。”齐景公问:“靠什么明察这个问题?”(晏子)回答说:“审慎选择近臣。近臣善,那么百官就能明确各自应该做什么,善恶从而分明。”孔子听到这件事,说:“这话,确实啊!善的得到进用,那么不善的就无从进入(朝廷);不善的得到进用,那么善的就无从进入(朝廷)。” 14.(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4分,每点2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①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②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 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诗文大意】  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坐立不安地盼着友人,竖耳倾听有没有车子到来的声音;  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原来自己弄错了;  晚钟响在皇家的园林里,细雨从春城的上空轻轻拂过;  已经明白他顾不上过来,是自己太过急切想要见到他。【赏析】   诗人很渴望和友人见面。重重门户从清早就打开,坐着等待友人的到来,想听听载着到来的马车发出的声音,这一个细节,写活了抽象的友情。首联写动作,颔联写心情,其实都是写渴望,和渴望中些微的焦急,在这一切的核心,是爱。颈联一转,从写心情转移到写景。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跳跃。有等待经验的都知道,我们在等人的时候,为了避免焦虑,会自然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别处,即便是最枯燥的风景,我们也看得津津有味。颈联表达恰好表达出了等待者久候人不至的心情。时间已经不早,晚钟已经响起,诗人已经等待了一天,诗人一天都在等待,但是友人未至,而且又下起小雨。可以想象自然的光线已逐渐暗下去,雨在若有若无地降落,在这种阴郁,潮湿,幽暗而又寂静的环境和氛围中,愁绪在以喷泉的速度生长。尾联十字,一声长叹。王维此诗颈联侧重于听觉,陈与义的《春雨》里也有相似的句子:“孤莺啼永昼,细雨湿高城”,其实细较之下,也可以觉出很大的不同。王维的两句,晚钟鸣响,用耳朵听,雨过春城,当然是用听,两句都是表现一个感官所攫到的效果。反观陈与义的诗,莺啼是听觉,而雨湿高城,却与王维的雨过高城不同。“过”,只写雨的一种状态,运动的状态,但是“湿”,却写出了雨过所产生的效果。我们不能把王维的这两句从原诗中孤立出来。因为颈联的“晚钟”是和首联的“朝已启”相照应的,而“过”字,也许也可以这样解释:春雨都来了,你还不来。 15.①恐美人之迟暮; ②古来万事东流水; ③一尊还酹江月; ④万里悲秋常作客, ⑤百年多病独登台; ⑥映阶碧草自春色 ,⑦隔叶黄鹂空好音 ⑧稼轩长短句 16.(1)“亮点”指能反映小城某一方面特别的显见的建筑设施。(2分) (2)比喻从建筑设施中可以体味的丰富的文化内涵。(2分) 17.因为萨拉曼卡文化地位高,是哥伦布时代欧洲的学术研究中心,(2分)它学术研究站得高,看得远,对哥伦布航海探险发现“新大陆”有重大影响和帮助。(2分) 18.当初,“满墙雕饰的贝壳”寄寓着西班牙人航海探险的渴望,他们要通过航海探险发现未知的世界并印证自己的科学推断。(2分)现今,贝壳屋作为现代化的大学图书馆的门廊,“贝壳”召唤今人要继承和发扬先人的探求精神去发现和探索未知的世界。(2分) 19.(1)对“门廊”“大厅柱间”“阴气森森”的描写与下文写“长长的回廊”,渐走渐亮的灯光形成对照,(1分)让读者体味:走进这大学图书馆就如行进于一条漫长的时间隧道。(1分)(2)这描写的句子又与13段中的句子“贝壳”“是路标”“人类求知的道路仍然如古柱下无灯的恐怖”相照应,(2分)既显示文章结构严谨,构思缜密,(1分)又表明人类求知路途的艰辛,走向“光明”的不易,由此突出“未碎”的“贝壳”“路标”作用的珍贵。(1分) 20.②⑤③①④ 21.①《红楼梦》是一部由曹雪芹写成的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②曹雪芹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22.第一、二空可填: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第三空:卧薪尝胆的勾践/程门立雪的杨时第四空:“衣带渐宽终不悔”/“不到长城非好汉” 23.【材料分析】
    与尖毛草类似的另外一种植物是巴西火红花,起初它小得可怜,只有拇指那么大。长在地里几乎不被人发现,只有它的主人能够找到它。它从春天就这么丁点儿大,生长八个月,还是这么丁点儿大。但一进入十月,它也像中了魔一样,一天扩展三米。几天的时间,它的枝叶便把一亩地长满,满眼的火红花开得极为旺盛。这景象让许多人错愕不解。只有研究人员知道,火红花在八个月的时间里,都是努力在长根部。它的根,就像一棵大树那样壮,有三十厘米粗,令人难以想象。火红花的根基长到如此强壮的时候,便在几天内爆发能量。因此,了解它的人种火红花时,一亩地里只种一棵,因为她会在最灿烂的季节里,长成花中之冠,开出一片耀眼的火红。
    从尖毛草的成长经历来看,可以得到两点人生启示 :
    其一是成功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刻苦的忍耐。一位著名作家说过:“伟大的作品都是在坚持中完成的”。的确,我们的理想需要坚持,需要一种长期的坚持,这坚持的过程也是一个刻苦忍耐和等待的过程。马克吐温说过这样一句话:“信仰是可以创造奇迹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总得有个目标,有点理想和信念,有点精神和追求,其实这些都挺容易的,就象每个人都会向往自己理想生活一样。但是,确定目标容易,但要排除现实的干扰却难。因为现实中有着那么多的诱惑,人的欲望不断膨胀,多数人耐不住寂寞,守不得清贫,于是患得患失,积极追求着感官的刺激和物质的享受。真正甘于守拙的人不声张,宛如尖毛草一般,默默积蓄,等待时机成熟,断然出击,毫不犹豫。成功就在这种艰难而刻苦的忍耐和等待里。
    其次是厚积才能薄发。厚积薄发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厚积”如蜂之酿蜜,蚕之吐丝,是山之峰、刀之刃,没有厚积,怎能薄发?尖毛草之所以在短短几天内能迅速成长,根本原因就是积累深厚。为这地上一米多至两米的长,尖毛草付出了至少是十四倍的努力。这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一分辛劳,一分收获”,这是一分收获,十四分的付出。
    许多奇迹好像是在一夜之间爆发的,感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比如竞技场上常常冒出些黑马,给人以措施不及之感,让人瞠目结舌,目瞪口呆。但如果对那些奇迹追根溯源,你就会发现,无论奇事还是奇人,在奇迹发生之前,都已经有了很深厚的根基,都早已为奇迹的发生作了充分准备,或者潜心钻研,或者忍受万般艰难,或者十几年如一日重复同样的工作。而这些人们往往是很难看到和了解的,所以,黑马们才产生。殊不知,成功都绝非一日之功,它是有基础的。可见,人无论做什么, 打好基础十分重要。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下工夫,积蓄力量,养精蓄锐,当自己根基的稳固性远远超过别人时,奇迹同样会发生在你的身上。
    由此看来,人对成功的期待不可急功近利,对目标的追求非一时之功,对信仰的坚守不是一日之事。生当谨记,厚积才会薄发!
    人生之累在于付出少,期望回报多;而人生之理则在于付出多,期望不高,在于长期坚持,在于克服困难,在于经受挫折的信心和勇气。【适用主题】 “忍耐”、“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根基的稳固性”、“打好基础”、“厚积薄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