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国神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生华 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 (6)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四、(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台子 台子是戏台。戏台在村子里被众人唤成台子。 村子里有院子,院子里有房子。房子、院子是用来住人的。住在房子、院子里的是庄稼人。庄稼人的心思是五谷丰登。为了五谷丰登,众人光着膀子在田里狠下力气。下力气种地,下力气锄禾,却不一定有下力气的收成。天上的风雨也左右着田里的籽实。因而,要左右田里的籽实,先要左右天上的风雨,而要左右天上的风雨,必须要讨得神灵的欢喜。庄稼人便凑份子,建大庙,把神仙供进村子里。 村子里有了庙,庙里有了戏台子,众人好看戏,神仙也就好看戏。逢年过节都唱戏,别看是人在看戏,戏却是给神仙唱的;丰收了唱戏,是报答神仙的恩赐;欠收了唱戏,是要神仙谅解人的过错。人到底有什么过错,不清楚,只清楚心诚则灵,不唱戏不行,真心实意请一台戏,好好唱他十天半个月。不过,说是给神唱戏,热闹红火的却是人们自己。戏台下密密麻麻,挨挨挤挤的全是人,前头的坐低凳,后头的坐高凳,再后头的站在凳子上,幼儿稚女则骑在凳子上的父亲脖子上。 人们挤挤攘攘够了,神仙也就过够了瘾。 台子建在村子里,台子当然不敢和村子比,小多了。偏偏小台子却是大天地,大过村子,大过镇子,大到整个世界。这不是胡吹乱抡。山高皇帝远,村里离京城远隔十万八千里。谁去过京城,更别说见过皇上。这就该说台子了,别看台子只占了那么个磨盘大小的地方,可是,一眨眼皇上来了,还有皇后娘娘,跟着宰相、尚书,大大小小,锣鼓旗伞,前呼后拥,一下把个京城,把个金銮殿摆到众人眼前了。谁敢说这戏台不大,大到把村子,把镇子,把整个天地都装在了里头。当然,这种装法是假的,台上是假的,台下是真的。那皇帝是戏子扮的,脱了龙袍,也是咱百姓庄户。不过,只要上了台子,明知那龙袍裹的是一起锄草犁地的弟兄,却也当成真的。假的总是糊弄真的,真的还甘心情愿受假的糊弄,隔些时不受点糊弄,心里烦躁躁的,这是什么日子? 台上的日子过得很快。马鞭子一甩,转了一个来回,过了十万八千里;又一甩,再转个来回,又是十万八千里,而且不是一人转,是十万大军,呼啦啦刮风一样到了脸前,真比响雷闪电还快。 可要慢起来也慢得石头能化成粉沫沫。那老旦张开口,一波三折,弯了几道扭扭,扭了几股弯弯,飘旋到高天上去了,实在不能再高了,再高要顶破天了,突然还是高上去了,高到天外头去了。正担心高得咋落,忽儿一旋,闪跌到深谷里了。哪知道,稍一顿那音魂来了个鸽子翻身,早腾进云团团上去了。听吧,听吧,听得咱做了一顿饭,听得咱锄了一畦地,那老旦抬起的腿还没进到门里去,是有些慢。不过,总体来看,慢是局部的,而快是全面的。众人看上一个晌午,或是一个合夜,就把人家一辈子,或者几辈子的光景过完了,这还不快呀! 众人看台子的时候,台子也看着众人。众人从台上看到过去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台子从众人身上看到当下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众人觉得台上快,台子觉得台下快。台子还倔倔地站着,原先看台子的众人早不见了,再来看台子的是先前那些人的儿子的儿子,孙子的孙子。台子惋惜台下过得太快了,太快了,就收留了众人。众人成了生、末、净、旦、丑,活化在台子上了。于是,现在的众人,从台上看到了先前的众人。台子先前看到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成了现在众人眼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村子里是活着的现在。台子上是活着的过去。 活着的现在看着活着的过去,看着,看着,自己也成了过去,自己也登上了让众人观看的戏台子。 17.村子里为什么要建台子?第三段对唱戏和看戏的描写,分别表现了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四、五两两段,回答问题。 (1)在这两段中,作者对台子和台上演出作了哪些对比性的描写?(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的赏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说说文章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及其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篇文章的语言有哪些主要特点?试分别举例加以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9分) 21.下面是郁达夫散文《故都的秋》中的一段话。请以“北国的秋”开头,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话的基本内容。(不超过15个字)(4分)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北国的秋 22.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5分) 2009年10月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湖北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奋不顾身地扑进江中,他们手拉手搭起人梯,救起了两名少年,而陈及时、方招、何东旭等三名大学生却被湍急的水流冲入江中,不幸遇难。一位参与救援的学生事后表示,今后再遇到有人需要帮助,还会毫不犹豫伸出援手。事后,团湖北省委授予来自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这个大学生群体“见义勇为先进青年集体”称号,追授陈及时、方招、何东旭“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大学生们见义勇为的壮举除了引起全社会的感动之外,也激起了一番“值不值” 的争论。对此,你是怎样看的? 我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请以“心的晴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