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这样的时刻,我们要强调一个常识:市场经济真正的价值,不仅仅是因为它可以让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可以把人解放出来。所以我要突出救中国人,而不是说救中国。只要中国人得到了拯救,中国必然因为人的解放得到强盛,而且这种性质的国家强盛,才是最为本质的强盛。 苏小和:我能理解你①这样的观点,并且认为这是一个更有建设性的变化。但我更想知道,你和我们一样,都是在一种家国文化里成长起来的人,为什么这么多年之后,你终于能够抛开宏大叙事,转而开始思考人的自由,人的发展? 陈志武:事实上我是从2001年开始,才重新开始关注中国社会的变迁,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市场的发展,刚开始我也是更多地关注制度问题、社会问题、国家问题。或者我这么说,我开始思考中国问题,更多的还是沿用工具理性的思路。 这与我的求学经历有关。1986年我到美国以后,发现在美国,你要生存下去,必须学一门更加具体的学科。那是一个所有基本的政治制度,基本的社会问题都已经成型了的国家,那种空泛的追问也许已经不那么受到所有人的追捧了。就像胡适讲的那样,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我需要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求证上面。需要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问题,具体的学科来进行自我建设。所以从1986年开始,一直到2001年,这16年之间之间,我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介入中国,没有关心中国。我只是在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或者说,这16年,我所有的心思都在技术之上,由此,我终于成了你的朋友所说的,一个标准的金融专家,一个不错的金融教授。 苏小和:一个金融学工具的教授,一个数学世界的高手,在2001年竟然回到了中国问题,中国人的问题,这是怎样的一种转变呢? 陈志武: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对中国又重新感兴趣。暑假的时候,我跟美国金融学会的一个代表团先到台湾,大家每个人做一个演讲,然后又到大陆来,在上海、北京,每个人也做了一个演讲。离开上海的时候,不知道谁给了我一份《财经》杂志,在飞机上,我把那期《财经》,也就是2001年7月份的那期《财经》从头到尾全部看了一遍。 我很惊讶地发现,中国的《财经》,从头到尾都在理性的分析中国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其理性的程度,让我大吃一惊。我回到耶鲁后,我马上就开始让我的研究生收集一些数据,开始是证券市场的一些观察、一些问题,尤其是关于公司治理的问题,事实上我对中国问题的思考,正是从公司治理的领域开始。 随着讨论的深入,我发现,只要讨论市场发展的问题,经济发展的问题,就不可能绕开政治,不可能避开制度方面的话题。……这样一来,我就有点走出纯粹的经济学或者金融的研究了。慢慢地我给国内的媒体写一些文章,或者在国内的高校做一些演讲。我在耶鲁给我的学生讲的都是一些专业课,非常的工具,非常的抽象。但是,我怎么给国内的朋友们讲课呢,怎么样给国内一般的受众讲解金融学和经济学呢?对于国内大多数读者而言,也许我熟练的那些模型和工具,并不重要,他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金融到底是怎么回事?金融市场到底是为什么重要? 苏小和:这是一个耶鲁大学的金融教授不得不进行的金融启蒙课。 陈志武:大概是2004年、2005年期间,我忽然想,在美国,有非常发达的资本市场,人们有很多金融选择。安排一辈子生活,无非就是找一个更恰当的、不同的金融产品的投资组合。但是在传统的社会,在中国,当这些东西都还不十分发达的时候,人们怎么解决未来的生活?人的尊严,人的命运,是按照一种怎样的金融规则在安排呢? 苏小和:这就发展到对人的关注了,对人的命运的关注了。不过教授,我想沿着你这个路径,把话题引导我们都很熟悉的费孝通先生身上。我在《江村经济》里面读到了他对中国人的深沉的关切。但到晚年,他似乎再也没有兴趣,没有精力来思考人的命运了。我想说的是,是不是等你老迈之后,你也会放弃这种对人的价值的思考呢? 陈志武:我觉得我是能理解费孝通先生的。在中国的制度背景下,他有权力和地位,德高望重,实际上他是把自己带进了上层权力的体系中,所以到后来,他已经不是一个学者。他要享受所谓权力阶层方方面面的好处,他可能身不由己。这个问题值得关注,不管是谁,只要他稍微不注意的话,权力很容易把一个人给异化了,因为权力的吸引力确实太大了。 事实上我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机会。我有的时候想,如果我愿意②声音稍微安静一点,少一点,我在中国也可以做很多与权力有关的事,给我很多与权力有关的地位。但我个性在此,加之我身处耶鲁大学,所以,我一般在中国开会的时候,都不太喜欢去有部长,有副总理、或者是总理的那种会议,那种会议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你到那儿去,像我们这些人,没有人去关注。你不管说什么,你要说得太认真,你就是不懂事,不领会这个场合,完全是一个异类,跟这个场合完全是不相干的、不协调的。 在这样的场合,我们明显看到,你的权力越多、越大,大家都会把注意力聚焦在你的身上,前呼后拥,很多人都会这样,绝大多数的人都向往那种境界。这显然是一种权力的境界,而不是学术的境界。 16、文中画线部分①中的“观点”?②中的“声音”分别指什么?(4分) 17、简述陈志武先生是从哪两方面思考“只有市场经济才能救中国人”这个主题的。(5分) 18、陈志武先生是怎样“从完全的工具理性,过渡到今天对价值理性的全面思考的”(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9.阅读下面文字,分别针对显示器、鼠标、键盘、主机的话(任选其中三个),从积极的角度各写一句话进行劝说。要求语言得体,有说服力。(6分) 某君出差在外,家里的电器满腹牢骚。首先叹息的是显示器:“唉,瞧我多可怜,天天被那个人盯着看。”鼠标一听,不乐意了,说:“看着算什么?我还天天被人攥在手里挪来挪去呢!”键盘接过话茬,委屈地说:“我天天都被他敲打。”这时,主机开口说话了:“哥几个都别说了,你们哪有我惨,我天天被人按肚脐眼……” 对显示器: 对鼠标: 对键盘: 对主机: 20.下面是网上转载的一首打油诗,请仿写四句以上的个人或班级的“盘点”打油诗(6分) 中国社会“2009年盘点” 正月十五,央视添堵,预示今年,难以靠谱; 三月开始,甲流如虎,全球人民,六神无主。 经济危机,大象变鼠,世界各国,心里打鼓。 杭州飙车,巴东抗辱,上海钓鱼,新疆七五。 猫猫刚躲,楼倒黄浦,纸币开铐,民心难抚。 老太自焚,以身守土,楼价狂飙,回应政府。 本山住院,阳仔递补,女排不灵,男足涉赌。 律师辩黑,自遭逮捕,高管落马,如何防腐? 学森辞世,羡林作古,不堪寂寞,曹操出土。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1.阅读下面的故事,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大学一堂选修课上。教授面带微笑对大家说:“我受一家机构委托,来做一项问卷调查,请同学们帮个忙。”问卷表发下来,一看,只有两道题。 第一题:他很爱她。她细细的瓜子脸,弯弯的娥眉,面色白净,漂亮动听。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车祸,痊愈后,脸上留下几道大大的丑陋疤痕。你觉得,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吗? A、他一定会 B、他一定不会 C、他可能会 第二题:她很爱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稳,敢打敢拼。忽然有一天,他破产了。你觉得,她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吗? A、她一定会 B、她一定不会 C、她可能会 问卷收上来,教授一统计,结果:第一题有10%的同学选A,10%的同学选B,80%的同学选C。第二题呢,30%的同学选了A,30%的同学选B,40%的同学选C。 “看来,美女毁容比男人破产,更让人不能容忍啊。”教授笑了,“做这两题时,潜意识里,你们是不是把他和她当成了恋人关系?” “是啊。”学生答得很整齐。 “可是,题目本身并没有说他和她是恋人关系啊?”教授似有深意地看着大家,“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第一题中的‘他’是‘她’的父亲,第二题中的‘她’是‘他’的母亲。让你把这两道题重新做一遍,你还会保持本来的选择吗?” 问卷再次发到学生手中,教室里忽然变得非常宁静,一张张年轻的面庞变得凝重而深沉。几分钟后,问卷收了上来,教授再一统计,两道题,我们都100%地选了A。 教授的语调深沉而动情:“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亘古绵长,无私无求;不因季节更替。不因名利浮沉,这就是父母的爱啊!” 你相信问卷最后的统计结果吗?教授深沉而动情的话,你认同吗?请以“父母的爱”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广东省中山大学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答案】:D。(3分) 2【答案】:D。(3分) 3【答案】:C。(3分) 【详解】:A项将“由”改为“是”即可;B项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矛盾混乱;D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 4【答案】:D。(3分) 【详解】:注意语段开头“我爱小池,也爱溪流,……”以及“清”和“远”的先后顺序,依据前后照应一致的原则和比拟、比喻等修辞进行分析判断,可确定③⑤①为一个句群,②④为一个句群,即可得出答案. 5【答案】:C。(3分) “幸”应解释为“幸亏,幸而”。) 6【答案】:(6分) (1)估计大王的军队足够用来抵挡项王(的进攻)吗? (2)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要对待他。 【评分说明】: (1)大意1分,“料”1分,疑问句式1分;(2)大意1分,“为”1分,“兄”,1分。 7【答案】:B(前一个“与”是“给予”的意思,后一个是“参与其中”意思。)(3分) 8【答案】:D(郑伯并非一再容忍退让,而是陷兄弟于不义,为最后的动武获取正当性) 9【答案】: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 【评分说明】:每断错两处扣1分,不倒扣。 10. 【答案】: (1)诗歌鉴赏:“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 ;“‘数枝不能体现‘早’字,一枝照应题目;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2)早梅素雅芳洁,内蕴幽香,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形象;诗人借早梅表达自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的雄心抱负,同时也有不为他人所赏识的有怀才不遇之慨,但依然对未来满怀希望,充满着自信。 11.【答案】:略 【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10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2【答案】:A D.(5分) A项中“根本”绝对化,原文是“没有能够形成明确的”。D“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颠倒,原文是“公域话语一直受到私域话语的不当影响”。 【评分说明】:选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3【答案】:B.这是作者要否定的观点(3分) 14、根据文意,概括公域话语与私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第一,私域话语是一种“我与我”的对话关系,公域话语则是一种“我与你”对话关系;第二,私域话语只是对自己说话,无需作公共说理,而公域话语是对别人说话,则要作公共说理。 15、根据本文理论,谈谈自己写作“军训日记”或“学农日记”时存在的问题。(5分) 【答题要点】:要根据本文有关话语公域与私域性质的不同,揭示写作“日记”的问题在于将本应属于私域话语当作公域话。因此,就可能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因为要顾及别人的看法,而言不由衷,缺乏真情;另一方面,又貌似自言自语,不屑理据,而理性不足。答题要能结合自己的实例。 16、文中画线部分①中的“观点”?②中的“声音”分别指什么?(4分) 【参考答案】:【①“只有市场经济才能救中国人”或“市场经济真正的价值,不仅仅是因为它可以让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可以把人解放出来”;②陈志武先生给国内的媒体写文章,或者在国内的高校做演讲,呼吁经济发展要关注具体的个人】 17、简述陈志武先生是从哪两方面思考“只有市场经济才能救中国人”这个主题的。(5分) 【参考答案】: 第一,从近代以“救国”为最高使命的历史现实来反思,发现高喊“救国”的口号往往忽略了对个人价值的寻找;而当这成为我们的终极关怀之后,个人则变成了工具,变成了螺丝钉。 第二,对市场经济的价值的思考,认为“市场经济真正的价值,不仅仅是因为它可以让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可以把人解放出来”,而且只有中国一个的个人获得了解放,中国才可能真正强盛起来。 18、陈志武先生“是怎样从完全的工具理性,过度到今天对价值理性的全面思考的”(6分) 【答案】:①陈先生一直都关注中国,开始思考中国问题,更多是工具理性的思路。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到2001年7月份的那期《财经》,促使他重新思考中国。随着思考的深入,他发现,市场发展经济发展都不可能绕开政治,不可能避开制度。这样,他就开始走出纯粹的经济学或者金融的研究了。③2004年至2005年期间,他又从美国与中国的社会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同中,认识到中国人难以掌控自己命运获取尊严的经济原因。如此,他的思考就从工具理性过渡到价值理性上来了。 19.【参考答案】:(6分) 对显示器:别人盯着你看,证明你在被关心。 对鼠标:被人攥在手心,何尝不是一种温暖。 对键盘:常常被人敲打,才能时时保持警觉。 对主机:被人按了“肚脐眼”,换来的却是生命流动的感觉。 20【答案】:(6分)略 21: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