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殆: )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 ( 来归: 归宁: ) 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 ()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 制: 句式特点: )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 手: 句式特点: 亭亭: ) 【今文撷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美与同情 丰子恺 世间的物有各种方面,各人所见的方面不同。譬如一株树,在博物家,在园丁,在木匠,在画家,所见各人不同。博物家见其性状,园丁见其生息,木匠见其材料,画家见其姿态。 但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树的因果关系,画家只是欣赏目前的树的本身的姿态,而别无目的。所以画家所见的方面,是美的世界,不是真善的世界。美的世界中的价值标准,与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们仅就事物的形状、色彩、姿态而欣赏,更不顾问其实用方面的价值了。所以一枝枯木,一块怪石,在实用上全无价值,而在中国画家是很好的题材。无名的野花,在诗人的眼中异常美丽。故艺术家所见的世界,可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 故普通世间的价值与阶级,入了画中便全部撤销了。画家把自己的心移入于儿童的天真的姿态中而描写儿童,又同样地把自己的心移入乞丐的病苦的表情中而描写乞丐。画家的心,必常与所描写的对象相共鸣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倘不具备这种深广的同情心,而徒事手指的刻划,决不能成为真的画家。即使他能描画,所描的至多仅抵一幅照相。画家须有这种深广的同情心,推而广之,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 艺术家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类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无生物;犬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诗人常常听见子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看见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用实用的头脑看来,这些都是诗人的疯话。其实我们倘能身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广其同情心,及于万物,就能切实地感到这些情景了。画家与诗人是同样的,不过画家注重其形式姿态的方面而已。 我们画家描一个花瓶,必其心移入于花瓶中,自己化作花瓶,体得花瓶的力,方能表现花瓶的精神。我们的心要能与朝阳的光芒一同放射,方能描写朝阳;能与海波的曲线一同跳舞,方能描写海波。这正是“物我一体”的境涯,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赞美儿童了。因为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 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鸟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人像(doll)玩耍,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们往往能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见的点。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换言之,即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长大起来受了世智的压迫,把这点心灵阻碍或销磨了。惟有聪明的人,能不屈不挠,外部即使饱受压迫,而内部仍旧保藏着这点可贵的心。这种人就是艺术家。 西洋艺术论者论艺术的心理,有“感情移入”之说。所谓感情移入,就是说我们对于美的自然或艺术品,能把自己的感情移入于其中,没入于其中,与之共鸣共感,这时候就经验到美的滋味。我们又可知这种自我没入的行为,在儿童的生活中为最多。他们往往把兴趣深深地没入在游戏中,而忘却自身的饥寒与疲劳。《圣经》中说:“你们不象小孩子,便不得进入天国。”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我们的黄金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可以因了艺术的修养而重新面见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 1929年9月8日 9.文章第二段说:“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那么,画家所见是什么,“前三者”所见又是什么呢? 10.文中加点的“‘物我一体’的境涯”,具体含义是什么? 11.联系上下文,谈谈文章最后一段中引用《圣经》的话有什么作用? 12.文中说: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结合你的学习体验举例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第九天 【语言快餐】 1.A(A项分别读:pào/yā/xiào;B项分别读:gāng/gǎng,jiǎ/jià,zhuī/chuí;C项分别读:mò/mó,chuāng/chuàng,lào/luò;D项分别读:bēng/běng,jiá/jiā,wàn/màn) 2.A(B一惯——一贯;C以点代面——以点带面;D建全——健全。) 3.D(“占领”与“占据”都有取得某地的意思,但“占据”所用对象小一些,根据语境用“占据”恰当。涵养:蓄积并保持;蓄养:积蓄培养。规范: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示范:做出可供大家学习的榜样或典范。) 4.B(A项“震古烁今”是形容事业或功绩伟大,可以震动古人,显耀当时。不合语境,应用“前所未有”。C项河清海晏:形容天下太平。不合语境。D项“放任自流”指对外部事物不加约束,任其发展,此处为使用对象不对,因为作家创作是自己的事 ) 5.C(A项是属于“一面对两面”,在句子开头加上“能否”二字。B项成分残缺,在“抗生素”后加“的发明”;“也只能是”与“可能”矛盾。 D是属于句式杂糅,在“失主”后加“的事迹”) 6.③①②⑤⑥④(共4分,全对得满分,有一处错误不得分) 7.①美国等西方国家电子垃圾处理技术虽然成熟,但监管严格,处理成本高。(2分) ②国内某些厂家利欲熏心,“两头赚钱”;(1分)环境保护标准及法律执行力低下。(1分) 8.示例:①给我一次挫折,让我去经受磨练;②给我一次失败,让我去学会反省;③给我一次失望,让我去体会忍耐;④给我一次耻辱,让我去学会振作。(共4分。每空2分,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即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古韵飘香】 ( 句式特点:判断句。方丈:一丈见方。雨泽:雨水。下:名词作状语,往下。) (顾视:环视。北向:窗户向北。修葺:修理,修补。) (影:阳光。洞然:明亮的样子。句式特点:介词结构后置。栏楯:栏杆。增胜:增加光彩。胜,美。) ( 啸歌:长啸或吟唱。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万籁:各种声音。籁,泛指声音。) ( 斑驳:错杂。珊珊:美好的样子。) ( 可:值得。) (先是:在这以前。为一:成为一体。迨:及,等到。往往而是:到处都是。西:名词作状语,向西边。 逾:越过。) ( 句式特点:介词结构后置。再:两次。句式特点:判断句。) (乳:名词做动词,用乳汁喂养。 每:不止一次。每每,经常。而:通“尔”,你。) ( 兹:这儿。 ) (束发:指十五岁。古人到了十五岁就把头发束起来,表示成年。过:看望。) ( 竟日:整天。大类:很像。阖门:关门。) ( 顷之:不久。之,音节助词,无义。 ) ( 瞻顾遗迹:看看旧事物。瞻顾,泛指看。长号:大哭。 ) ( 以:根据。句式特点:被动句。) ( 殆:大概,表示揣测语气。) ( 来归:嫁到我家。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亲。) ( 制:形式,规制。句式特点:介词结构后置。 ) ( 手:名词作状语,亲手。句式特点:省略句。亭亭:直立的样子。) 【今文撷萃】 9.画家所见的是美的世界(或:一视同仁的、平等的世界);“前三者”所见的是真善的世界(或:实用方面的价值)(4分,每点2分) 10.艺术家的同情心,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无生物,使它们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4分,意思对即可) 11.①印证前文儿童大都最富于同情心,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②突出“感情移入”(“自我没入”)行为的可贵;③形象地表明人只有用心感知万事万物才能体味到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4分,答出两点即可) 12.言之成理即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