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阅读以下新闻,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4分) 中新网7月24日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在解决扩大内需方面,下半年还将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 尹成基说,这些方面包括: 一是新医改当中关于全面推进城镇居民的医保,要全面覆盖城镇居民。 二是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要相应提高。 三是启动新农保试点,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增加相应的投入,今年试点要覆盖全国10%的县市,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事情。 四是研究制定再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方案,保证明年1月1日能够启动、实施。 18.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本想写得有点文采,却有4处用词不得体。请将不得体的词语找出来并进行修改。(4分) 余爷爷: 惊闻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小宇 6月7日 ① 将 改为 ;② 将 改为 ;③ 将 改为 ;④ 将 改为 ; 六、选做题,从(一)(二)中任选一题作答。(18分) (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 听 雨 季羡林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己,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代蒋捷的《虞美人》了: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差别。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的邪性。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 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我的心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 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脑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久久不停。 (选自散文集《二月兰》) 19.作者为什么说“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0.文章引用了蒋捷的《虞美人》一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 21.第六段中“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22.作为一代大儒,季羡林先生身上有着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那些特点?结合全文简要回答。(6分)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臧克家:诗比人更长寿 念过中学的人,没有谁不熟悉这么一段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点人死了/他还活着”。中国当代诗坛大师臧克家的《有的人》教育了几代人追求真善美,以耐人寻味而深深“烙印”在亿万国人脑海里。 臧克家从小生活在一个诗的王国,家庭的文化空气很浓。父亲和祖父都好诗,他的庶祖母给他讲《聊斋》,说《水浒》,话《西游记》,“这些故事,常引出我同情的眼泪和美好的幻想。”臧克家永久也不能磨灭这些在心上打上深深的印记。 小克家喜欢整天跟穷人的孩子在一起,“我同情他们,热爱他们。童年的一段乡村生活,使我认识了人间的穷愁、疾苦和贫富的悬殊。同是,纯朴、刻苦、良善……我的脉管里流入了农民的血。我高兴,有人说我是‘农民诗人’。不错,我是‘泥土里的人’。” 1923年,在山东省第一师范,臧克家接受到“五四”新文学思潮的影响。这时期,他读的新诗很多,如饥似渴地吞咽下去;也写了不少诗作。1930年,臧克家被国立青岛大学破格录取。这期间,在闻先生的指导下,他以难民、洋车夫、渔翁等一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着笔点,创作了不少好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朱自清评曰:“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王统照称道:“(臧克家的出现)真像在今日的诗坛上掠过一道火光。” 臧老经历了20世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全部过程,入过学,做过战,随军采访,主编杂志……这种生活境地、职业的变更,令诗人有了更丰富更鲜活的生活素材,也正是这些,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也正是这样,他在诗中抒发一个热血诗人的沸腾之情。激动勃发的臧克家,由“农民诗人”成了“人民诗人”。 臧老的床头高高的排放着一摞摞书刊,上面少不了他的圈圈点点或评论。他历来嗜书如命,到老年却自觉心里空虚,因此更以补课的心情拼命读书。他每天用于读书的时间不少于全部活动的三分之一,孤灯夜读,思接千载,名篇佳作,会心动情,是他生活的又一大乐趣。 他不仅读,而且写。其中,不少文章文情并茂,精辟独到颇有见地。臧克家从不想自己“来日无多”,只是笔耕不辍,依旧诗涌成潮,虽在文坛耕耘了60多年,但他那颗跳动的诗心充满活力。他从未停止过写作,就是在病魔缠身、卧床不起的情况下仍不放下手中的笔。他把写作视为与病魔斗争的一种手段,进入九秩仍坚持天天定时伏案工作。近年,他还出版了《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臧克家序跋选》、《放歌新岁月》,并主编了《毛主席诗词鉴赏》等书籍。尽管因为年长,作品数量大为减少,但诗的内涵却愈加醇厚。诗作《我》寥寥10字,却滚热发烫:“我,/一团火。/灼人,/也将自焚。”这诗是他性格、人格的写照。 以往每年,请求题词、题诗、题名、作序、写评论的接连不断,来访者络绎不绝,这可忙坏了我们的臧老,挤占了本来很忙的诗人时间。然而,热心肠的臧克家只是尽最大的能力“应酬”,再累也心甘情愿。在臧克家的心目中,感情这座天平上,友情的砝码是重于亲情的—他对朋友的满腔热情真像火一般炽热。 诗人还有一个特别而又不特别的爱好,那便是喜爱跟孩子在一块。老先生已经走过了99个人生历程,99个春秋使他经历了世间沧桑,饱览了人生百态,晚年的他依然童趣不失、笑声爽朗。以前每次散步,小朋友见到了他,总是老远就“臧爷爷”喊个不停。他们的臧爷爷也乐于与他们在一起捉迷藏或踢沙包,这时候,臧老也变成了“老天真”。当小孩有什么不快的事时,也乐意哭着找臧爷爷说个痛快。这时,臧老只得边哄小孩别哭边给些糖果他们吃。在孩子们中间,他成了“孩子王”,童心十足。他在散文《我和孩子》中写道:“我喜欢这许许多多的小朋友,自己好似变成了他们当中的一人。”同时,诗人甚为关心儿童事业的发展。“年景虽云暮,玮光犹灿然”,他的诗句唱出了自己的夕阳情,从中可以感到老诗人一颗年轻的心在搏动。在“希望工程”刚开始启动时,他便长期资助甘肃武威市失学女孩常清玉;一次,某地“希望工程”向他求字,他二话没说,当即写了“爱心如火”4个大字,表现出诗人的激情和爱心;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破土动工,他得知后无偿捐献自己刚收到的10000元著作稿酬…… 臧克家当年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今天,用来送别诗人自己仍是最好的挽歌:“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9.本文引用《有的人》中的诗句开篇结尾,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20.为什么说臧克家由“农民诗人”变成了“人民诗人”?(4分) 21.传记往往撷取传主的几个侧面加以介绍,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臧克家的?(4分) 22.探究思考臧克家的艺术人生,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诗人?(6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出格”,意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又可解释为越出常规,做得过分。 请你以“出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选自,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高二模块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B2. D3. B 4. C. 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句子夸赞作品,合适。 (A项、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B项、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此次应为“触目惊心”;D、势如破竹:形容像劈开竹子一样,劈开上面以后,底下的都随着刀刃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5. A(B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才是最佳途径”多余;C项搭配不当,“过程”和“时代”不搭配;D项成分残缺,可在“先进理念”后加上“的途径”。) 二、(9分) 6. B (象棋中将帅地位最高,车本领最大。) 7. A (是围棋和象棋本身的特点,不属于对文化载体的理解。) 8. D (A、体现人类早期的目标而非终极目标;B、马泡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C、说下象棋没有主观能动性无依据。) 三、9. C (“竟”意为从头到尾,“竟夕”即整个晚上) 10. C (前“或”为“有时”,后“或”为“有人”。A项两个“为”都表被动,B项两个“乃”都意为“于是”,D项两个“以”,介词,因为) 11. A (③⑤是说升迁情况⑥是说清廉) 12. C (文中没有关于刘宠“惩处”官吏的描写,从原文看刘宠为人宽厚、平和, 不是苛严之人。文中只说简除和禁止) 四、13. (1) 刘宠除去那些烦琐苛刻的规章制度,禁止并查处部属扰民等不法行为,郡中秩序有了大的改观,老百姓安居乐业。(“简除”、“禁察”、“大化”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 自从您到任以来,夜里听不见狗叫声,百姓看不到官吏。(“下车”“见吏”各1分,句子通顺1分) (3) 我的政绩哪里像您几位长者所说的那样好呢?您们辛苦了啊!(“及”、“勤苦”各1分,句子通顺1分) 译文: 刘宠字祖荣,是东莱郡牟平县人,齐悼惠王的后代。悼惠王儿子孝王将闾的少子封牟平侯,他的子孙就迁居牟平。刘宠的父亲刘丕,很有学问,人们称是儒学大家。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荐举为孝廉,授东平陵县令。因为仁爱惠民被吏民爱戴。母亲患病,他弃官回家。百姓送他,连道路也堵塞了,车子不能前进,于是他穿着便服悄悄地离开。 后来,他四次迁升担任豫章太守,又三次升迁担任会稽太守。山里的老百姓朴实拘谨,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往往被官吏欺诈。刘宠除去那些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部属扰民等不法行为,郡中秩序井然;老百姓安居乐业,他被征召任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个老翁,眉毛头发都发白了,从若邪山谷间出来,每人拿着百钱,送给刘宠。刘宠安慰他们说:“各位长得何必这样呢?”老翁们回答说:“山谷里无知识的人,没有见过郡守。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白天黑夜不断,有时狗叫通宵,百姓不得安宁。自从您到任以来,夜里听不见狗叫声,百姓看不到官吏。我们年老(难得)逢此太平盛世,现在听说您要离开我们而去,因此我们特意来奉送。”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像您几位长者所说的那样好呢?你们辛苦了啊!”于是在各人的钱中挑了一枚大的接受了。 后来,刘宠调任宗正、大鸿胪。延嘉四年,代黄琼为司空,因为天气阴气超过了阳气而免官。不久,被授予将作大匠,再任宗正。建宁元年,代王畅为司空,接连任司徒、太尉。建宁二年,因测算日食有误而免官,回归乡里。 刘宠前后连任郡太守,多次任卿相要官,但清廉朴素,家里没有多少资财。他曾经自京师外出,想在亭舍休息,亭吏阻止他说:“我们整顿屋合,打扫干净,专门等待刘大人到来,您不得在这里休息。”刘宠没有说话就走了,当时人称他为长者。刘宠因年老病死在家里。 14. (1) 住处在槐柳阴中,小径横斜;“水满”“草深”,可观鹭鸟、听鸣蛙:竹林深处竹笋已过,辛夷花正在开放。足见居处之幽。(首联、颔联、颈联各占1分,总结1分。) (2) 表现了诗人旧交已尽,孤独寂寞的伤感之情。(每点2分) 15. (1) 知来者之可追;秋水共长天一色 (2)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春风又绿江南岸 (3) 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无边落木萧萧下 (4) 只是未到伤心处;逝者如斯夫 16、[参考答案]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首先要把握原句的思想与情感倾向,抓住人生应该“积极乐观”这一主题。在答案上应丰富多彩,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写出特色,写出个性。] 17.【参考答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于下半年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 18.①惊悉 听说 ②阁下 您 ③造访 看望 ④馈赠 送上 解析;本题考察日常表达的技巧,语言要得体并要礼貌,语句通顺表达准确。 六、(一)19、从常理角度看,作者研究学问、写作文章需要安静的环境,雨声应该是讨厌的;(2分)为下文写作者听雨不烦反乐作铺垫,通过对比突出作者听雨的快乐。(2分) 20、作者与蒋捷两人年龄不同,听雨的心境也不同。蒋捷是中年听雨就谈“悲欢离合总无情”,作者已到望九之年听雨却“兴高采烈”。(2分) 通过对比,突出作者听雨的喜悦,表现他心系农民(或“关注民生”等)的情怀。(2分) 21、作者听雨并不是像古代文人那样追求雅致(或借雨抒发个人情感),(2分)而是为麦田久旱后喜逢甘霖感到高兴,他想到的是“俗事”。(2分) 22、参考示例:①作者关注民生,心系农民,心忧天下,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②老当益壮,年近九旬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有着高尚的精神追求;③对景物之美和人生之美有着细腻的感受。 (二)19、首尾呼应,深化主题;(2分)突出了臧克家非凡的诗歌成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2分) 20、童年生活在农村深受农民的影响,同情、热爱农民,为农民和底层小人物呐喊;(2分) 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生活更丰富,题材更广阔,成了人民的代言人。(2分) 2l、成长经历和诗歌创作成就;读书写作的执着追求;童心未泯、爱心如火的人生境界。 (酌情判分) 22、深入生活,热爱人民,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读书学习,笔耕不辍;饱含激情,充满爱心。 七、作文(60分) 23.作文阅卷评分细则(供参考) 一、关于审题与立意:本次作文考查采用的题型为命题作文.题目是“出格”。“出格”,意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又可解为言行越出常规。做得过分.因而,它引出了多元的立意范畴和广阔的选材空问,可以推崇崭露头角,才华出众.领先潮流:可以倡导打破常规,追求超越.科学创新;可以针砭违背规范.处事无度.有失分寸;也可以辩证思维,多角度诠释标题的内涵。总之,围绕“出格,可叙写经历,可反映现实,可发表见解。无论采用何种文体作文,其立意都应该是明确而集中的,不应是分散的、模梭两可的,都必须有着健康的思想情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关于评分标准:切入分为43分。 1.紧扣题旨.立意深刻,构思新颖.能真实生动展示有关“出格”的故事。(个人的或他人的,现实的或历史的)并能表现独特真切的感受,或能阐释有关“出格”的深刻哲理,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可从55分切入。语言精彩的.最高可判60分。要对照 “发展等级”细则.准确赋分;要发现好文章,敢于打高分。 2.符合题旨。立意准确。能围绕题旨,反映有关“出格”的生存方式,处世哲学,生命智慧等等,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有鲜明特色的,可从50分切入。 3.基本符合题意.能围绕“出格”的主旋律作文,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可从43分切入.视语言表达水平上下浮动。 4.记叙文仅为对所叙对象的轻描谈写,缺乏情感体验;议论文仅就“出格”空谈而无真材实料,观点缺乏清晰有序的表述,可在3l至36分之问赋分;记叙文中缺乏基本要素,议论文中出现以叙代议、点据不一,比照同等情况降低一档赋分(一档4至5分)。行文若即若离,可在25至30分之间赋分。 5.不解题意,立意偏颇,偷换概念,空洞无物,硬贴标签,结构不完整,语言欠通顺,最高不超过25分。如胡编乱造、违背常理,文字表述低下,在20分以下赋分,最低可判15分。抄袭的在5分以下赋分。 6.缺少标题扣2分,错别字,每错一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篇幅不足400字,最高20分,依实际情况定;篇幅基本完整,字数不足者,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责任编辑:admin) |